肝豆狀核變性有哪些臨床表現?

臨床主要表現神經精神症狀與肝臟症狀兩大方面。歐美報導,約70%的HLD患者以神經症狀為首發症狀,肝臟症狀次之。由於肝臟內銅離子沉積達超飽和,引起急性肝功能衰竭,即腹型肝豆狀核變性。

臨床主要表現神經精神症狀與肝臟症狀兩大方面。歐美報導,約70%的HLD患者以神經症狀為首發症狀,肝臟症狀次之。但我們統計近7年1011例患者以神經症狀起病者480例(47.48%),肝臟症狀起病者404例(39.96%),其次為骨關節及腎臟損害症狀。

(一)神經精神症狀

1.震顫早期常限於上肢,漸延及全身.多表現為快速、節律性,粗大似撲翼樣的姿比特性震顫,可並有運動時加重的意向性震顫。

2.發音障礙與吞咽困難多見於兒童期發病的HLD.說話緩慢似吟詩,或音調平坦似念經,或言語斷輟似呐吃;也可含糊不清、暴發性或震顫性語言.吞咽困難多發生於晚期患者。

3.肌張力改變大多數患者肌張力呈齒輪樣、鉛管樣增高,往往引致動作遲緩、面部表情减少、寫字困難、步行障礙等。少數舞蹈型患者伴肌張力减退。

4.癲癇發作較少見。作者總結418例HLD中,11例(2.6%)於病程中出現不同類型癲癇發作,其中10例為全身强直-陣攣發作或部分性運動發作,僅1例為失神發作。

5.精神症狀早期病人智慧多無明顯變化,但急性起病的兒童較早發生智力减退;大多數HLD具有性格改變,如自製力减退、情緒不穩、易激動等;重症可出現抑鬱、狂躁、幻覺、妄想、衝動等,可引起傷人自傷行為。少數患者以精神症狀為首發症狀,易被誤診為精神分裂症。

(二)肝臟症狀以肝臟症狀為首發症狀有:

1.通常約5~10歲發病。由於肝臟內銅離子沉積達超飽和,引起急性肝功能衰竭,即腹型肝豆狀核變性。臨床表現為,全身倦怠、嗜睡、食欲不振、噁心嘔吐、腹部膨脹及高度黃疸,病情迅速惡化,多於一周至一月左右死亡,往往在其同胞被確診為HLD後,回顧病史時方考慮本病可能。

2.約半數患者在5~10歲內,出現一過性黃疸、短期穀丙轉氨酶增高或/及輕度腹水,不久迅速恢復。數年後當神經症狀出現時,肝臟可輕度腫大或不能捫及,肝功能輕度損害或正常範圍,但B超檢查已有不同程度損害。

3.少兒期緩慢進行食欲不振、輕度黃疸、肝臟腫大和腹水,酷似肝硬化的表現.經數月至數年,消化道症狀遷延不愈或日益加重,而漸漸出現震顫、肌僵直等神經症狀.神經症狀一旦出現,肝症狀迅速惡化,多於幾周至2~3月內陷入肝昏迷.囙此對原因不明的肝硬化少兒患者。

4.部分青少年患者可表現緩慢進行脾臟腫大,並引致貧血、白細胞或(及)血小板减少等脾功能亢進徵象,一般在脾切除或/及門脈分流術後不久,出現神經症狀並迅速惡化,常於短期內死亡;少數患者因食管靜脈破裂致上消化道出血而迅速促發神經症狀。

5.肝症狀發生於其他症狀後

先出現神經症狀,長期誤診或不規則驅銅治療,神經症狀遷延達晚期,漸發生黃疸、腹水乃至肝昏迷。

本文標題: 肝豆狀核變性有哪些臨床表現?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4476039497581
相关資料
肝豆狀核變性病因病理
過度沉積的銅可損害這些器官的組織結構和功能而致病。肝豆狀核變性的肝臟病理變化,一般呈小葉性肝硬化,表面有大小不等的結節,光鏡示肝細胞嚴重壞死,肝纖維囊高度細胞浸潤;萎縮的肝小葉內結締組織明顯增生,組織化學證明肝組織內不規則島狀分佈的銅顆粒沉
標籤: 肝豆狀核變性 健康
肝豆狀核變性概述
肝豆狀核變性又稱威爾遜氏病,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銅代謝障礙疾病,由於銅在體內過度蓄積,損害肝、腦等器官而致病。常以細微的震顫、輕微的言語不清或動作緩慢為其首發症狀,以後逐漸加重並相繼出現新的症狀。
標籤: 肝豆狀核變性 健康 養生
肝豆狀核變性
肝豆狀核變性又稱威爾遜氏病,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銅代謝障礙疾病,由於銅在體內過度蓄積,損害肝、腦等器官而致病。常以細微的震顫、輕微的言語不清或動作緩慢為其首發症狀,以後逐漸加重並相繼出現新的症狀。
標籤: 肝豆狀核變性 健康 養生 肝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