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狀核變性的治療

它能有效地絡合體內的銅,將後者由組織中動員出來,經血液迴圈運送至腎,隨尿液排除體外。其效果顯著,但臨床見效慢,所以必須耐心並堅持服用。有的在服用6個月後才見到療效。1980年臨床已證實鋅劑是治療肝豆狀核變性安全有效的藥物,已被推薦為治療肝豆狀核變性的起始和首選藥。

(一)促進銅鹽排泄

1、右旋青黴胺該藥是治療肝豆狀核變形的首選藥物。它能有效地絡合體內的銅,將後者由組織中動員出來,經血液迴圈運送至腎,隨尿液排除體外。口服每日1g,可使尿銅排泄1-3mg。常用劑量為每日1-1.5g,分4次在餐前及睡前服用,可以從每日0.5g開始逐步增加,體重低於40kg的兒童按0.02g/kg・d服用。其效果顯著,但臨床見效慢,所以必須耐心並堅持服用。有的在服用6個月後才見到療效。

2、二巰丙醇(BAL)一般成人用2.5mg/kg・d,分兩次肌內注射;小兒每次30~50mg肌內注射,每日3次,10~14天為1療程。停藥1~2周後可給予第2療程,必要時可重複數個療程或改1~2周肌注1次,每次100~200mg。缺點是注射部位疼痛,易引起硬結和臀部膿腫,常發生頭痛、嘔吐等不良反應,以及對慢性患者療效較佳而對急性病者療效較差。

3、二巰丙磺鈉(Unithiol)該藥排銅作用較二巰丙醇略强,不良反映也較輕。常用量為5%二巰丙磺鈉2.5ml肌肉注射,每日2次,5日為1療程,可間歇重複使用。對輕症病例療效較好,但重症或晚期病例難獲得滿意療效。可有頭暈噁心、食欲減退等不良反應。

4、二巰基丁二鈉(DMS)此藥新增的尿銅排泄量比二巰丙醇高2~3倍以上,不良反應少,部分病人可引起輕度溶血性貧血或過敏性紫癜。一般用1.0g二巰基丁二鈉溶於10%葡萄糖溶液40ml中緩慢靜脈注射、每廠l~2次,5~7日為1療程,可間斷使用數個療程。

5、三乙烯四胺雙鹽酸鹽此為銅結合劑,能新增尿銅排泄量,對於青黴胺過敏的病人,若脫敏無效,可用此藥。本品常用量為80mg,一日3次.用藥時問14個月至2年,是一種安全有效的驅銅劑。

6、中藥肝豆片1號用肝豆片1號(合肥中藥總廠依肝豆湯處方加工製成片劑,每片含大黃、黃連、薑黃各0.25g,金錢草、澤瀉各0.625g,參三七0.042g)。

(二)封锁腸道對銅的吸收

主要有鋅劑。1980年臨床已證實鋅劑是治療肝豆狀核變性安全有效的藥物,已被推薦為治療肝豆狀核變性的起始和首選藥。現時常用的鋅劑有硫酸鋅、醋酸鋅、甘草鋅和葡萄糖鋅等。日服鋅劑能促進腸黏膜細胞內金屬流基組氨酸三甲基內鹽(Metallothionine)的合成。這種蛋白含35%的組氨酸,對銅的親和力大於鋅,當其被鋅誘導生成後,不僅可封锁外源銅的吸收,WH能與從組織進人腸黏膜的內源銅結合,然後隨腸部膜脫落排出體外起到排銅作用。鋅劑的不良反應主要有噁心、消化道出血,也可引起口唇、四肢的麻木等。

(三)减少食物中銅的攝入

應避免食用含銅高的食物.禁用銅制食具。若飲用水含銅高,則儘量使用去離子水或蒸餾水。

1、含銅量高.禁止攝取的食物肥猪肉、動物內臟(猪肝、牛肝)、小牛肉等肉類;蟹、蝦、烏賊、章魚等自貝類;黃豆、青豆、黑日、扁豆等豆類:花生、芝麻、核桃等堅果類。此外,蘑菇、全蠍等含銅量亦高。

2、含銅量較高,儘量少食的食物牛肉、雞蛋、菠菜、香菜、芥菜、葱、茄子、蜂蜜、芋頭等。

3、含銅量低,適宜日常吃的食物精白麵、蘿蔔、藕、芹菜、小白菜、瘦猪肉、瘦雞鴨肉(去皮去油)、馬鈴薯等。牛奶不僅含銅量低.而且長期服用有輕度排銅之效。

(四)肝臟移植

對有明顯肝硬化或肝功能衰竭的患者,原位肝移植可延長存活期。

(五)對症治療

肌强直可服抗膽鹼藥物,如苯海索;震顫及强直明顯者可用左旋多巴或複方多巴;精神症狀明顯者可用抗精神病藥物:有骨骼脫鈣者,補充維生素D及鈣劑。

(六)護肝及護腦治療

給予葡醛內酯、水飛薊賓、複合維生素B及維他命C等護肝藥及神經營養藥是必要的。腺苷蛋氨酸既可促進肝細胞膜流動性恢復。又能增强對金屬離子的綜合功能,尤適用於有膽汁淤積、高膽紅素血症的WD患者。

預後

肝豆狀核變性為慢性進行性疾病。如果得不到規律的治療,通常於發病後數年死亡,死亡原因多為合併感染,肝功能衰竭,極少數病人死亡於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導致上消化道大出血。倘若堅持長期規律治療.不少患者獲得正常生活30年以上,尤其對亞臨床型或早期患者,長期緩解率更高。不過腹型肝豆狀核變性搶救成功率較低,肝豆狀核變性已出現植物樣狀態或嚴重攣縮畸形的晚期病例,預後不良。

本文標題: 肝豆狀核變性的治療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4476038158544
相关資料
肝豆狀核變性有哪些臨床表現?
臨床主要表現神經精神症狀與肝臟症狀兩大方面。歐美報導,約70%的HLD患者以神經症狀為首發症狀,肝臟症狀次之。由於肝臟內銅離子沉積達超飽和,引起急性肝功能衰竭,即腹型肝豆狀核變性。
標籤: 肝豆狀核變性 健康 養生 肝臟
肝豆狀核變性病因病理
過度沉積的銅可損害這些器官的組織結構和功能而致病。肝豆狀核變性的肝臟病理變化,一般呈小葉性肝硬化,表面有大小不等的結節,光鏡示肝細胞嚴重壞死,肝纖維囊高度細胞浸潤;萎縮的肝小葉內結締組織明顯增生,組織化學證明肝組織內不規則島狀分佈的銅顆粒沉
標籤: 肝豆狀核變性 健康
肝豆狀核變性概述
肝豆狀核變性又稱威爾遜氏病,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銅代謝障礙疾病,由於銅在體內過度蓄積,損害肝、腦等器官而致病。常以細微的震顫、輕微的言語不清或動作緩慢為其首發症狀,以後逐漸加重並相繼出現新的症狀。
標籤: 肝豆狀核變性 健康 養生
肝豆狀核變性
肝豆狀核變性又稱威爾遜氏病,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銅代謝障礙疾病,由於銅在體內過度蓄積,損害肝、腦等器官而致病。常以細微的震顫、輕微的言語不清或動作緩慢為其首發症狀,以後逐漸加重並相繼出現新的症狀。
標籤: 肝豆狀核變性 健康 養生 肝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