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是大腦神經元突發性异常放電,導致短暫的大腦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疾病。而癲癇發作(epileptic seizure)是指腦神經元异常和過度超同步化放電所造成的臨床現象。其特徵是突然和一過性症狀,由於异常放電的神經元在大腦中的部位不同,而有多種多樣的表現。可以是運動感覺神經或自主神經的伴有或不伴有意識或警覺程度的變化。外傷後癲癇是顱腦損傷後嚴重的併發症,尤其是重型顱腦損傷,發病率在0.5%~50%類:早期癲癇和晚期癲癇。早期癲癇一般發生於傷後1周內,占5%,其中1/3發生在傷後1小時內,1/3發生在24小時內,1/3發生在傷後2~7天。病因可能由於顱內出血、凹陷骨折刺激、腦損傷癒合和繼發腦損傷所致。早期癲癇的重要在於它是晚期癲癇發生的預測名額,約25%的早期癲癇病人發展為晚期癲癇。
癲癇病病因:
1、遺傳
2、顱腦外傷
3、腦腫瘤
4、顱腦手術
5、顱內感染
6、腦血管病
7、產前與產時損傷
8、代謝障礙
9、中毒
10、缺氧
11、先天性疾病
12、遺傳性疾病
13、脫髓鞘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