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性共濟失調(hereditary ataxia)是一組以慢性進行性小腦性共濟失調為特徵的遺傳變性病;世代相傳的遺傳背景、共濟失調表現及小腦損害為主的病理改變是三大特徵。本組疾病除小腦及傳導纖維受累外,常累及脊髓後柱、錐體束、腦橋核、基底核、腦神經核、脊神經節和自主神經系統等。
共濟失調步態最先出現且逐漸加重,最終使患者臥床,臨床症狀複雜、交錯重疊,即使同一家族也可表現高度異質性。
本病是一種少見的家族遺傳性疾病,在挪威發病率最高,為十萬分之二十三。
在中國,至1980年僅報導8例,都很少論及治療。首先採用中醫藥治療本病的,是北京友誼醫院神經科,其於1980年報導了應用薄樹芝製劑治療4例馬雷共濟失調的案例,均有一定療效。以中醫辨證論治者,自1983年至1990年共有4篇報導,共治療15例,僅2例無效,且有6例達到臨床痊癒的程度,表明中醫藥治療本病有相當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