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無力的實驗研究

1973年建立了重症肌無力的動物模型,實驗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無力。同年lindstrom等用由電鰻電器官選取的乙醯膽鹼受體主動免疫家兔致試驗性變態反應性重症肌無力,首次證明重症肌無力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1973年Lindstrom建立用放射免疫法測定乙醯膽鹼受體抗體。1980年Norcross首先探索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來檢測乙醯膽鹼受體抗體。1973年建立了重症肌無力的動物模型,實驗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無力。同年lindstrom等用由電鰻電器官選取的乙醯膽鹼受體主動免疫家兔致試驗性變態反應性重症肌無力,首次證明重症肌無力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現時,已有多種動物的肌肉中成功地選取並純化了作為其靶抗原的乙醯膽鹼受體,且已搞清了其分子結構,並已尅隆了乙醯膽鹼受體所有亞組織的基因,並可望於不久的將來能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生產這些亞組織。

本文標題: 重症肌無力的實驗研究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4473249039906
相关資料
重症肌無力治療的發展過程
1960年根據重症肌無力自身免疫學說,逐漸開始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細胞免疫抑制劑治療、抗胸腺球蛋白和血漿交換等治療。1905年Buzzard報導重症肌無力病人的胸腺有淋巴溢。1973年Drachman等指出:神經―肌肉接頭突觸後膜上乙醯膽
標籤: 重症肌無力 胸腺
重症肌無力的診斷簡史
1935年Viet於波士頓總醫院設立了第一個重症肌無力診所,用口服或靜脈注射甲基硫酸新斯的明作為重症肌無力診斷手段。1895年,Jolly首先注意到間接刺激肌肉後其抽搐張力降低,根據該病之症狀特點,正式命名為重症肌無力。1900年之後,重症
標籤: 重症肌無力 肌肉 健康
對重症肌無力病因病理的認識
1900年Campbell等描述60例並詳細地描述了其臨床表現。1905年Buzzard報導重症肌無力病人的胸腺有淋巴溢。1934年Walker根據重症肌無力發病機制與箭毒中毒相似,開始用毒扁豆堿治療重症肌無力並取得良好效果。1973年Dr
標籤: 重症肌無力 胸腺
重症肌無力是如何命名的
早在1672年,英國學者Thomas Willis首先描述了第一例重症肌無力病人的臨床表現為骨骼肌極易疲勞,休息後症狀減輕的典型病症。1895年,Jolly首先注意到間接刺激肌肉後其抽搐張力降低,根據該病之症狀特點,正式命名為重症肌無力。1
標籤: 重症肌無力 肌肉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