頜面部放線菌病有哪些治療措施?

一.藥物療法抗生素及磺腔藥對放線菌病都有明顯療效。二.手術療法放線菌病已形成膿腫或破潰後遺留瘺道,常有壞死肉芽組織增生,可採用外科手術切開排膿或刮除肉芽組織。當人體抵抗力降低引起放線菌病,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對放線菌病有很大意義。拔牙、化膿性細菌感染時,積極做好滅菌工作,避免放線菌侵入組織。

以抗生素為主。如有膿腫形成,應手術切開排膿,可收到控制炎症的效果。

一.藥物療法抗生素及磺腔藥對放線菌病都有明顯療效。

1.一般應用大劑量青黴素G治療,每日200萬U以上,肌注或加普魯卡因局部病灶封閉。有條件時,應根據藥物敏感試驗選用抗生素。如與鏈黴素、四環素等聯合使用,可能提高療效。

2.磺胺類藥物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與抗生素配合應用。

3.碘製劑口服碘製劑對病程較長的放線菌病可獲得一定效果。一般常用5%~10%碘化鉀溶液口服,每日3次。

4.免疫療法也有一定效果。一般應用放線菌溶素做皮內注射,首次劑量0.5ml,以後每2~3天注射一次,劑量逐漸增至0.7~0.9ml,以後每次再新增0.1ml。全療程為14次,或達到每次2ml為止。放線菌素免疫療法能增强機體的免疫能力。

二.手術療法放線菌病已形成膿腫或破潰後遺留瘺道,常有壞死肉芽組織增生,可採用外科手術切開排膿或刮除肉芽組織。由於在腺體內病變界限不清,且與周圍組織粘連,常將腺體一併摘除。

三.高壓氧療法由於放線菌是厭氧性細菌,近年來應用高壓氧治療放線菌病,對抑制放線菌的發展能起到較好的作用,是當前採用的綜合治療方法之一。

【預防】

因放線菌病絕大多數是內源性感染,免疫抑制劑的大量應用常是一個重要的誘發因素,故儘量避免免疫抑制劑的大量應用。

當人體抵抗力降低引起放線菌病,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對放線菌病有很大意義。

拔牙、化膿性細菌感染時,積極做好滅菌工作,避免放線菌侵入組織。

本文標題: 頜面部放線菌病有哪些治療措施?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4471075022539
相关資料
頜面部放線菌病鑒別診斷
主要依靠臨床表現及細菌學檢查。如果早期臨床不能確診,必要時可做活體組織檢查。放線菌侵入組織後,可引起組織壞死及形成膿腫,其中有放線菌顆粒或稱為“硫磺顆粒”,由菌體和菌絲組成,色淡黃,直徑可達數百微米。鏡下見嗜鹼性不規則分葉體,中央部呈均一性
標籤: 放線菌 細胞壞死 白細胞 健康 養生
頜面部放線菌病有哪些臨床表現?
發病年齡主要在20~50歲,男性常為女性的2倍。早期症狀為涎腺局部出現無痛性小腫塊,逐漸增大。檢查發現腺體腫大,組織較硬,並有壓痕,擠壓腺體導管口無分泌物流出。這種急性炎症與一般炎症不同,雖經切開排膿,炎症可有好轉,但放線菌病的局部板狀硬腫
標籤: 放線菌病 健康 養生
頜面部放線菌病病因病理
發生在人體最常見的病原菌是以色裂放線菌,此菌為厭氧、革蘭氏染色陽性、非抗酸性的。很多人口腔內有此菌存在,由於炎症可引起組織缺氧和抵抗力降低,有利於放線菌生長和蔓延,可侵及涎腺。放線菌侵入組織後,可引起組織壞死及形成膿腫,其中有放線菌顆粒或稱
標籤: 放線菌
頜面部放線菌病
放線菌病是一種慢性特异性炎症。面頸部是放線菌病的好發部位之一,亦可累及涎腺,但比較少見。很多人口腔內有此菌存在,由於炎症可引起組織缺氧和抵抗力降低,有利於放線菌生長和蔓延,可侵及涎腺。這種急性炎症與一般炎症不同,雖經切開排膿,炎症可有好轉,
標籤: 放線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