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是咽部有幹、癢、隱痛、异物感為主症的疾病,亦是上呼吸道炎症的一部分。慢性咽炎的病因有些是局部因素導致的,比如急性咽炎轉為慢性咽炎、鼻或扁桃體炎症、口腔或牙病、烟酒、辛辣、粉塵、化學氣體刺激等都可能導致慢性咽炎。還有一些全身因素,比如各種慢性病及職業因素。
在中醫學看來,本病屬於“嗌幹”、“咽燥”、“梅核氣”等證範疇。指咽部乾燥,失其潤澤的證候,病機多為津液布散失常,或津液不能上承所致。因咽上與口鼻,下與肺胃相通連,故與肺、胃等臟腑有關。治療當以養陰潤燥為大法。辨證分以下3型治療:
陰虛火旺型症見咽幹急痛,有异物感,發癢乾咳,痰黏量少,午後煩熱。舌質紅、苔黃而幹,脈象細數。應選養陰清肺湯化裁,藥用元參、麥冬、生地、青果、山豆根、射干、牛蒡子、桔梗、貝母、薄荷等。
痰阻血瘀型症見咽幹澀痛,痰質黏稠,咯痰不爽,喜咳噁心,甚則腫甚,濾泡增生,聲音嘶啞,潮熱腰酸。舌質紅、苔薄黃,脈象滑數。方選桑杏知柏湯,藥用桑葉、杏仁、沙參、浙貝母、知母、黃柏、板藍根、丹參、赤芍、馬勃等。
陰虛津枯型由於肺胃陰虛,日久化火,津液枯竭,不能上乘,咽喉失養而致。症見咽幹甚癢,灼熱燥痛,飲後痛緩,有异物感,夜間多夢,耳鳴目眩。舌質紅苔幹少津,脈象細數。方選生脈飲加味,藥用沙參、麥冬、石斛、玉竹、生地、百部、百合、黃芩、山栀、白茅根、竹茹等。亦可選用野薔薇根湯(鮮野薔薇根50~100克,洗淨,劈成粗塊,煎汁,頻飲);慢性咽炎散(炙僵蠶、炙全蠍、黃連各8克,炙蜂房、金銀花、代赭石、生牡蠣各12克,玉蝴蝶6克。共研極細末,分作20包備用,每次1包,日服2次,飯後2小時用生地、麥冬、元參各6克泡茶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