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癤內治與外治法

耳痛可放散至同側頭部。張口、咀嚼、打呵欠時疼痛加重。嬰幼兒因不知主訴,表現為哭鬧不安或抓患耳。按壓耳屏或牽拉耳朵時,疼痛明顯加重。如耳流膿較多,需與化膿性中耳炎相鑒別。其他療法及自養注意事項可參見外耳道炎。

常見症狀

1.劇烈耳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狀。耳痛可放散至同側頭部。張口、咀嚼、打呵欠時疼痛加重。嬰幼兒因不知主訴,表現為哭鬧不安或抓患耳。按壓耳屏或牽拉耳朵時,疼痛明顯加重。此點可與急性中耳炎時的耳痛鑒別,後者無耳朵牽拉痛。

2.癤成熟後可自行破潰,耳道內有微量粘膿,但不易流出。如耳流膿較多,需與化膿性中耳炎相鑒別。

常用中成藥

本病中醫稱“耳疔”、治宜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1.內治法牛黃解毒丸或犀黃丸口服。

2.外治法

①新鮮野菊葉50克煎濃汁,澄清後滴耳,每天3―4次。

②黃馬膏:黃柏25克,馬齒莧50克共研細末用香油調成糊狀,每天用小棉條蘸藥外耳道內。

常用西藥

1.一般可口服螺旋黴素、紅黴素(按常規量)。疼痛劇烈者可給青黴素80萬組織;日2次肌注。

2.局部熱敷或超短波理療。其他療法及自養注意事項可參見外耳道炎。

資料標籤: 養生 健康
本文標題: 外耳道癤內治與外治法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4463965347587
相关資料
外耳道癤的中醫治療
方藥:金銀花、地丁、丹皮、生甘草各10克,野菊花、蒲公英各15克,龍膽草6克。大便乾燥者加大黃6克;耳悶、耳聾者加柴胡10克、栀子10克;耳痛劇烈者加赤芍10克,制乳香、設藥各6克。可外用中成藥金黃膏、黃連膏塗患處。
標籤: 中醫 中藥 養生 健康
外耳道癤的西醫治療
外用藥治療:癤腫初期尚未成熟時可用棉條蘑10%魚石脂甘油放在外耳道,每日換1―2次。癤腫出膿後即應清除膿汁,用75%酒精清潔外耳道皮膚,並放置棉條引流。
標籤: 癤腫 健康 養生
外耳道癤的預防及調養
癤腫出膿後應及時清除膿液,保護耳周皮膚,膿多時使其患耳向下,充分引流,然後再直立抱起,防止膿汁流進外耳道深部。進食宜吃流食或半流食,减少下傾關節活動,可使耳痛減輕。
標籤: 養生 健康
外耳道癤的治療及預防
外耳道癤是外耳道毛囊的發炎,可局限於一處或數處。有時外耳道皮膚或皮下組織有較廣泛的炎症,叫彌漫性外耳道炎。檢查外耳道可發現突起的小癤,如已破裂,則有膿液流出。有外耳道炎的,外耳道皮膚呈彌漫性紅腫和壓痛,外耳道變小,並有膿性分泌物。外耳道癤早
標籤: 癤腫 養生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