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黃斑變性的名稱是根據本病的原英文名稱翻譯而來,最早的英文名稱是senile macular degeneration。“senile”一詞根據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的現代高級英漢雙解詞典的解釋是:suffering from bodily or mental weakness because of old age;或者caused by old age。翻譯成中文應當是:因年老而身心衰弱的;或因年老而引起的。囙此,把senile macular degeneration譯為老年性黃斑變性是完全正確的。後來,本病的英文名稱被改為aging macular degeneration。“aging“一詞牛津字典的解釋是:process of growing old;changes that occur as the result of the passing of time。意思是:變老的過程;因時間過去而發生的變化。所以中文譯名老年性黃斑變性仍然是正確的。近年來本病的英文名稱又改為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國內不少學者按照英文名稱直譯為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這一譯名可能不大恰當。
首先,很多疾病都與年齡相關。例如:視網膜母細胞瘤多發生於2、3歲的兒童;Coats病多發生於10~20歲的年輕男性;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多發生於20~40歲的男性患者……;這些疾病都與年齡相關。第二,年齡相關一詞似乎有些不符合中國文字的傳統習慣。
由於AMD多發生於老年人,囙此眼科學會眼底病學組經過多次反復討論,大多數專家認為雖然本病的英文名稱現已經改為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但中文譯名還是譯為老年性黃斑變性為好。然而有時我們也會遇見一些比較年輕的患者,我們曾經見到一些30多歲就有典型AMD表現的患者,如果我們給以AMD的診斷,的確也有些尷尬。
AMD多發生於老年人,年齡越大,發病者越多。根據美國Kahn的統計,AMD的發病率52~64歲者為1.70%;65~74歲者為14.40%;75~85歲者高達44.40%。英國Coster統計64歲以下者AMD發病率為7.00%;65~74歲者為24.00%;75歲以上者為40.00%。國內吳樂正1987年統計漢族312人,總發病率為6.41%;其中50~59歲者為5.79%;60~69歲者為5.28%;70歲以上者為15.00%。藏族186人總發病率為15.59%;其中50~59歲者為9.88%;60~69歲者為13.7%;70歲以上者為36.07%。維吾爾族521人,總發病率為11.32%;其中50~59歲者為8.26%;60~69歲者為13.71%;70歲以上者為24.14%。關國華1989年統計1 091人,總發病率為4.95%;其中40~49歲者為0.87%;50~59歲者為5.05%;60~69歲者為7.77%;70歲以上者為15.33%。黃平1992年統計自然人群9902人,總發病率為1.46%;50歲以上者為9.12%;其中50~59歲者為4.29%;60~69歲者為11.19%;70歲以上者為17.62%。於强1994年統計932人,總發病率為5.37%;其中45歲以下者為0.90%;50~59歲者為3.16%;60~69歲者為6.04%;70~79歲者為14.29%;80歲以上者為15.00%。
綜上所述,根據國內外大量流行病學調查統計,AMD的發病率的確與年齡的增長有關,年齡越大,AMD的發病率也越來越高。西方國家AMD發病率70歲者以上可高達40.00%以上;而國內70歲以上者AMD的發病率也約為15.00%左右。囙此AMD是一種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的疾病。近日有人將AMD譯為增齡性黃斑變性。這一譯名恰如其分的將本病的名稱與發病的年齡關係表達出來,既說明了年齡與本病的關係,又避免了因為年齡偏小而給以老年性黃斑變性診斷的尷尬。囙此,我們建議應當將老年性黃斑變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正式命名為增齡性黃斑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