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乳頭水腫

視乳頭水腫是指視乳頭的非炎症被動性充血水腫。視乳頭水腫早期確定相當困難,必須在數日內反復觀察其發展情况予以判斷。在視乳頭水腫充血日趨明顯後,診斷並不困難。晚期視乳頭水腫逐漸消退,形成繼發性萎縮。雙眼視乳頭水腫絕大多數由顱內占位病變或全身疾病引起的顱內壓增高所致,已如前述。

視乳頭水腫(papilloedema)是指視乳頭的非炎症被動性充血水腫。這不是一個獨立眼病;而是某些疾病尤其是顱內壓增高所致的一種眼部表現。

多數由全身疾病所致,絕大多數由於顱內各種性質的占位病變、炎症、外傷或先天畸形所致,眼球穿孔傷、角膜瘺管形成的低眼壓、眶內腫瘤或血腫引起的血液淋巴回流障礙等也可引起。早期視力正常,如病程持久,視力逐漸减退,眼底檢查可見視頭充血,邊緣模糊,向前隆起,一般多超過3個屈光度,擴張紆曲的血管爬行於視乳頭上,其附近視網膜可見出血、滲出,至晚期視乳頭水腫消退,繼發視神經萎縮。應針對病因進行磨盤柿治療。

診斷依據

視乳頭水腫早期確定相當困難,必須在數日內反復觀察其發展情况予以判斷。在視乳頭水腫充血日趨明顯後,診斷並不困難。但應與視乳頭炎(包括視神經視網膜炎)、急性前段缺血性視神經病變、視乳頭血管炎Ⅰ型、假性視神經炎、埋藏型視乳頭玻璃疣等鑒別,鑒別要點。

1.早期視力無改變,或僅有一過性黑朦,晚期可有不同程度的减退。

2.有因顱內壓增高而引起的頭痛、噁心、嘔吐等神經系統症狀及內分泌紊亂引起的各種症狀。

3.眼底改變早期表現為視乳頭充血、邊緣模糊,略高起;以後則隆起明顯,一般超過三個屈光度,呈蘑菇狀;乳頭邊緣的靜脈充盈、怒張,呈爬坡狀,其四周可見出血與滲出;附近的視網膜水腫、有皺紋;生理凹陷被滲出物填塞。晚期視乳頭水腫逐漸消退,形成繼發性萎縮。

4.動態及靜態視野檢查:有生理盲點擴大及視野縮小或缺損情况。

5.螢光眼底血管造影,可見視乳頭有螢光滲漏,毛細血管顯影增强,靜脈回流延遲。

6.常為雙側性,但因眶內疾病引起者,可以出現單側乳頭水腫。由Foster-Kennedy綜合征引起者,可以出現一側視乳頭水腫,另側視神經萎縮。

7.顱腦X線攝片,超聲或CT檢查,可助診斷。

病因

1、顱內病變:是視乳頭水腫最常見的原因,尤其是顱內腫瘤,據統計80%的腦瘤患者可出現視乳頭水腫,其中又以小腦腫瘤發生率高且快。它如顱內炎症、水腫、血腫、膿腫、寄生蟲等亦可引發視乳頭水腫。

2、眶內原因:眶內腫物、炎症、出血、視神經本身的腫瘤,直接壓迫視神經引起血液、淋巴液回流障礙。

3、眼內壓的突然降低:如角膜瘺,眼球挫傷、穿透傷、抗青光眼手術後、視網膜脫離復位術後導致的眼壓過低,另外,急劇的眼壓過高,眼組織水腫如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發作,由於視乳頭周圍的血管因眼壓高發生閉塞,同樣可發生視乳頭水腫。

4、全身疾病:如貧血、白血病、腎炎、高血壓、妊娠中毒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復發性胃出血、肺氣腫、鉛中毒及Addison病。

臨床表現

水腫初期,常有陣發性視物朦朧主訴,但視力表視力可完全正常。以後,隨著病情發展,陣發性視物朦朧發作日益頻繁,甚至出現一過性黑朦(此一情况多在快速站起,急驟轉動頭部時發生,囙此,患者行動顯得緩慢謹慎),視力亦逐漸下降。視野檢查可見生理盲點擴大。如視乳頭水腫長期不能緩解,視神經纖維進行性萎縮,視力障礙日趨嚴重,視野除生理盲點擴大外,還有向心性狹窄。雙眼視乳頭水腫絕大多數由顱內占位病變或全身疾病引起的顱內壓增高所致,已如前述。所以患者常有頭痛、噁心、嘔吐等相關症狀與體征。單眼者多因眶內占位病變,常伴有眼球突出。早期眼底病變,有視乳頭充血(被動性充血)、鼻側與上下側境界欠清、生理凹陷變淺等,但這些指征均因個體差異和生理與病理間的重疊性而只能作為懷疑依據,為此,必須加强隨訪。在數天內反復檢查觀察及發展情況後,才能確定。視乳頭雖無明顯隆起,而有視乳頭充血,視乳頭周圍見有白色條紋,並有視網膜靜脈充盈,加壓於眼球不能見視乳頭面視網膜中央靜脈搏動(簡稱靜脈搏動)時,診斷可以成立。

水腫進一步發展,上述各種眼底改變越來越明顯。視乳頭水腫充血隆起逐漸新增,向四周擴展,使境界更加模糊乃至完全消失;視乳頭高出於視網膜平面,一般超過3.00D,嚴重者可超過7.00D;視網膜靜脈怒張迂曲,動靜脈管徑之比自1s2、1s3、甚至超過1s4;水腫的視乳頭表面及其周圍,可見線狀或火焰狀出血斑,數量和大小不一。水腫程度與顱內壓高度不一定成正比,與顱內占位病變位置的關係似乎更為密切。

視乳頭水腫經歷一段時間之後,水腫逐漸消退,最後形成非單純性視神經萎縮(習慣上稱作繼發性萎縮)。

視乳頭水腫初期:FFA動脈前期、動、靜脈期均無異常,至造影後期,視乳頭邊緣有輕度著色。當水腫進一步發展後,造影動脈期視乳頭表面可見毛細血管擴張並延伸至視乳頭邊緣外。病情再進一步,毛細血管擴張更為顯著,行徑迂曲,還能見到微血管瘤,螢光素迅速從這些擴張的毛細血管外滲,使整個水腫區著色。造影後期呈一片强螢光區。螢光素滲漏及組織著色範圍多限於視乳頭表層輻射狀毛細血管分佈區,有時亦可向玻璃體內彌散。

發病機理

在臨床中尚有爭議,至今尚無確切定論。現時比較公認的是,因各種原因所致的顱內壓或眼內壓增高,使神經周圍鞘間隙內壓力增高,壓迫視神經纖維及中央血管,篩板後視神經組織壓高於篩板前,引起神經纖維軸漿流回流和靜脈回流障礙。水腫主要出現於組織疏鬆板前區。在正常情况下,眼壓高於球後視神經組織壓約0.665---1.064千帕,如果眼壓下降,則囙此導致篩板前視神經組織壓低於球後而形成視乳頭水腫。但並不是所有低眼壓均會出現這一結果,其中是否存在某種因素,尚待研究。

治療

由顱內壓增高引起的視乳頭水腫,最好是針對顱內壓增高的原因予以治療。高滲溶液等脫水劑(如甘露醇、山梨醇等靜脈滴注)對症處理也是必要的。在高顱壓短期內無法解决時,為了不致因視乳頭水腫持續過久而導致視神經萎縮,可作眶內段視神經硬鞘膜造瘺術。藉以降低篩板後視神經的組織壓,緩解視乳頭水腫,保護視功能。Galbraith等(1973)的手術方法是:於眼球內側作180°球結膜瓣,切斷內直肌,將眼球儘量向外側牽引以暴露視神經,在手術顯微鏡下操作,棉簽撥開鞘膜上的睫狀血管,用1mm小鉤鉤起鞘膜,剪開鞘膜,直達蛛網膜下腔,放出腦脊髓液,然後將鞘膜剪除成一3×5mm的孔隙,縫合併整複內直肌及球結膜。

其他原因引起者(眶內高壓、低眼壓),在確定原因後,進行病因治療。

本文標題: 視乳頭水腫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4461497201120
相关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