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勿愁灸療解憂

婦女在行經前後,或正值經期,小腹及腰部疼痛,常可伴面色蒼白,頭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泛惡欲吐等症,稱為痛經,亦稱經行腹痛。中醫認為,本病多為肝鬱不舒,氣滯血瘀,或寒凝經脈,氣血不暢所致,治宜活血化瘀,溫經止痛。臨床觀察發現,採用灸法有明顯的止痛之效。一個月經週期為一療程,連續3個療程。

婦女在行經前後,或正值經期,小腹及腰部疼痛,常可伴面色蒼白,頭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泛惡欲吐等症,稱為痛經,亦稱經行腹痛。中醫認為,本病多為肝鬱不舒,氣滯血瘀,或寒凝經脈,氣血不暢所致,治宜活血化瘀,溫經止痛。臨床觀察發現,採用灸法有明顯的止痛之效。以下介紹幾則供選用:

艾條灸:用點燃的艾條在患者的腹部、腰骶部及小腿內側等部位施行溫和灸,當患者感受到艾條熱度向皮膚深處灌注或出現灸感感傳時,疼痛可逐漸緩解。每次每穴艾條灸2~3分鐘,每次自經前3~5天開始,每日一次,連續5天,一個月經週期為一療程,連續3個療程。

附子餅灸:將附子研細,制為餅狀,放置於患者疼痛部位,如腹部、腰骶部等,取艾絨如蠶豆或棗核大小,放在附子餅上,點燃艾絨施灸。每穴灸3~5壯,每次約10~30分鐘,自經前3~5天開始,每日一次,連續5天,一個月經週期為一療程,連續3個療程。

隔鹽灸:將食鹽適量放置於肚臍、關元穴處,取艾絨如蠶豆或棗核大小,放在食鹽上,點燃艾絨施灸。每穴灸3~5壯,每次約10~30分鐘。自經前3~5天開始,每日一次,至月經結束。一個月經週期為一療程,連續3個療程。

隔薑灸:將生薑切片,放置於肚臍、關元穴處,取艾絨如蠶豆或棗核大小,放在薑片上,點燃艾絨施灸。每穴灸3~5壯,每次約10~30分鐘,自經前3天開始,每日一次,至月經來潮、疼痛消失為止。一個月經週期為一療程,連續3個療程。

隔鹽隔薑灸:將食鹽適量放置於肚臍、關元穴處,而後將薑片放置於食鹽上,取艾絨如蠶豆或棗核大小,放在薑片上,點燃艾絨施灸,每穴灸3~5壯,每次約10~30分鐘。自經前3~5天開始,每日一次,至月經結束。一個月經週期為一療程,連續3個療程。

隔藥灸:取紅花、蒲黃、川芎、延胡索各等量研為細末,加黃酒少許製成藥餅,放置於肚臍、關元穴處。取艾絨如蠶豆或棗核大小,放在藥餅上,點燃艾絨施灸,每穴灸3~5壯,每次約10~30分鐘。自經前3~5天經來出現疼痛開始,每日一次,至月經疼痛消失為止,一個月經週期為一療程,連續3個療程。

中成藥藥酊灸:取雲南白藥酊,或麝香風濕油,或正紅花油適量,用棉簽蘸藥液外搽患者疼痛部位。再取關元穴、肚臍處,用點燃的艾條在搽藥部位施行溫和灸,當患者感到艾條熱度向皮膚深處灌注或出現灸感感傳時,疼痛可逐漸緩解。自經前3~5天開始,每日一次,每次約10~30分鐘,連續5天,一個月經週期為一療程,連續3個療程。

中成藥藥液灸:取複方丹參液,或當歸注射液,或紅花注射液等適量,用棉簽蘸藥液外搽患者疼痛部位。再取關元穴、肚臍處,用點燃的艾條在搽藥部位施行溫和灸,當患者感到艾條熱度向皮膚深處灌注或出現灸感感傳時,疼痛可逐漸緩解,自經前3~5天開始,每日一次,每次約10~30分鐘,連續5天,一個月經週期為一療程,連續3個療程。

本文標題: 痛經勿愁灸療解憂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4453781012500
相关資料
痛經中醫診療科技
經期及行經前後出現明顯下腹部疼痛、墜脹或腰酸痛等不適,影響生活和工作,稱為痛經。中醫學稱“經行腹痛”、“經期腹痛”、“經痛”等。以下僅討論原發性痛經。
標籤: 中醫 痛經 關元 經期延長 中極 三陰交
薰蒸泡脚預防痛經
將艾葉和生薑洗淨,生薑切成厚片,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30分鐘,去渣取汁,放進盆中,倒入白酒,先薰蒸後泡足。薰蒸水的溫度應在90℃左右,但要防止燙傷,待水溫下降至40℃左右時,再將雙腳浸於水中,藥水宜泡至雙足踝關節處,泡脚的同時揉搓足心湧
標籤: 痛經 艾葉 養生 健康 白酒 生薑
紅糖水不能治痛經
每到生理期那幾天,不少女性都會心情煩躁、低落,還要忍受肚子隱隱作痛的“折磨”。身邊的人常會勸她們喝點紅糖水。但專家認為,這種方法並不能舒緩經期疼痛。絕大多數情况下,痛經是由子宮內膜合成前列腺素增多導致的。專家表示,喝紅糖水等方法,往往適用於
標籤: 痛經 紅糖水 經期飲食 健康 養生 生理期
“痛經”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前奏
如果人體氣血順暢,可將子宮內膜“化掉”成血流出體外,不會有血塊的氣滯表現。月經病患者多因痛經求醫,中醫多以溫經、行氣、活血化瘀等治療,配合中藥內服調理,回復氣血順暢,舒緩經痛,改善月經失調等。因部分子宮內膜組織可能著床在直腸凹陷位置,性交時
標籤: 痛經 子宮內膜異位症 子宮內膜 生理期 婦科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