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大腺炎

前庭大腺位於兩側大陰唇後部,腺管開口於小陰唇內側靠近處女膜處,因解剖部位的特點,在性交、分娩或其他情况污染外陰部時,病原體容易浸入而引起炎症。一般應在前庭大腺開口處及尿道口、尿道旁腺各取分泌物作塗片查病原菌。亦可應用治療前庭大腺囊腫的各種方法治療,見下節。急性期局部疼痛、紅腫,前庭大腺膿腫形成時疼痛最為劇烈。

前庭大腺位於兩側大陰唇後部,腺管開口於小陰唇內側靠近處女膜處,因解剖部位的特點,在性交、分娩或其他情况污染外陰部時,病原體容易浸入而引起炎症。

【診斷】

根據病史及局部外觀與指診,一般不難診斷。但同時亦應注意尿道口及尿道旁腺有無异常。由於劇痛,陰道窺器檢查已不可能,如無必要,可暫不進行。一般應在前庭大腺開口處及尿道口、尿道旁腺各取分泌物作塗片查病原菌。

【治療措施】

急性期應絕對臥床休息,注意局部清潔,局部冷敷,應用抗菌素。如已形成膿腫,應即切開引流。切口應選擇於皮膚最薄處。一般在大陰唇內側,作一半弧形切口排膿。亦可在外陰消毒後用18號針頭從粘膜側刺入膿腔,吸出膿液,針頭留在原位,緩緩注入20~40萬組織青黴素生理鹽水。拔出針頭後,用紗布或棉球壓迫數分鐘,防止藥液漏出,並加外陰墊,用月經帶固定。此法治療後24小時內炎症多能消退,疼痛即可減輕,如療效不顯著,則再採取切開引流法。亦可應用治療前庭大腺囊腫的各種方法治療,見下節。

【病因學】

前庭大腺炎症,(barlholinitis)多發生於生育期年齡,嬰幼兒及絕經後很少發生。病原體多半為葡萄球菌、大腸桿菌、鏈球菌及腸球菌,少數為淋球菌。

【臨床表現】

急性期局部疼痛、紅腫,前庭大腺膿腫形成時疼痛最為劇烈。常有發熱,寒戰者較少。有時大小便困難。臨床檢查可發現大陰唇下1/3處有紅腫硬塊,觸痛明顯。如已發展為膿腫,多呈雞蛋至蘋果大小腫塊,常為單側性(圖1)。腫塊表面皮膚發紅彎薄,周圍組織水腫,炎症嚴重時可向會陰部及對側外陰部發展。局部觸痛顯著,有波動感,腹股溝淋巴結多腫大。

【併發症】

膿腫如不及時進行處理,偶可向後側方向播散,形成直腸周圍膿腫,有時甚至向直腸潰破。

膿腫切開排膿後,多數膿腔可完全閉合而痊癒,但偶亦可形成瘺管,不斷有少量分泌物排出,觸診時可捫到小而硬的硬結,有輕微壓痛,擠壓時有時可從瘺口流出膿液。有時瘺口自行封閉或狹窄,又可蓄積膿液而再次形成膿腫,亦可能反復發作,經久不愈。

前庭大腺炎急性期後,由於腺管口阻塞,腺內分泌液不能排出而瀦留,形成前庭大腺囊腫。

【中醫辨證】

1、邪毒入裏

主證:陰戶一側突然腫脹疼痛,繼而腫脹高起,行動艱難,伴有發熱、發冷,日苦咽幹,白帶黃稠臭穢,便幹溲黃。舌質紅,答黃,脈數。

證候分析:多由於經期及產後調攝不善,感染邪毒、入裏化熱,鬱結下注於肝經,故陰戶腫脹而痛;邪毒入裏,正邪交爭故發熱、發冷;熱毒蘊於肝經並下注故見口苦咽幹,白帶量多臭穢;熱灼津液,故便於溲赤。舌質紅、苔黃、脈滑數均屬肝經有熱、毒熱內蘊之征。

2、毒熱內盛

主證:明戶腫脹愈甚,腫處皮膚{紅,殼薄,按之較軟,或已有膿汁自潰口排出,多臭穢難聞,伴發熱、口渴、帶下量多。舌質紅,苔薄黃,脈沉數。

分析:邪毒人裏、化熱日久、內腐成膿,故見陰戶腫脹而甚,腫處皮紅殼薄,按之較軟或破潰膿出;毒熱內盛下往及陰津被傷,政見發熱口渴、帶下量多。舌質紅、苔黃、脈沉數均為裏熱之征。

3、正氣虧虛

主證:陰戶膿腫漸消,熱去痛减,但患處仍有硬結,經久難愈,潰口流膿淌水,質清量少,伴食少納呆、體倦神疲。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沉緩。

證候分析:本證屬膿已潰出、毒邪已排出故熱退腫消;但由於正氣虧虛、氣血不足,難以托毒盡出,化腐生肌,故見腫處硬結難消,經久難愈,潰口流膿淌水。食少純呆、體倦神疲、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沉緩為氣血不足、脾胃衰弱之象。

【中醫治療】

本病治療應當詳審病機,以辨其寒熱虛實並察其有否膿成,治則仍以熱者清之,寒者溫之,堅者消之,虛者補之,下陷者托之的原則處理。

本病的治療主要根據病的新久、邪毒入裏化熱的程度及膿成已後,參合其他證候及舌脈並詳查陰腫的局部表現分別予以清熱解毒、清肝瀉火及托裡排膿等法。

一、辨證選方

1、邪毒入裏

治法:清熱解毒,活血逐瘀。

方藥:五味消毒飲加味。公英30g,地丁30g,銀花20g,連翹20g,天葵子20g,乳香10g,沒藥10g,丹皮15g,赤芍15g。

如口幹口苦較甚者加龍膽草15g,生地15g;如高熱甚者可加石膏20g,桅子15g;如大便燥操結難排加大黃10g;如白帶量多,甚至膿性黃稠者可加土茯苓20g;腫疼較重,加三七粉5g沖服。

2、毒熱內盛

治法:清熱解毒,化瘀排膿。

方藥;仙方活命飲。銀花20g,甘草15g,穿山甲15g,皂角刺15g,當歸15g,赤芍15g,乳香10g,沒藥10g,天花粉20g,陳皮15g,防風15g,貝母l5g,白企15g。

如膿成已清可去穿山甲、皂刺;如二便秘澀者可加大黃10g,檳榔10g;如熱甚者,可加大黃10g,黃連15g;如心煩口渴可加生地15g,栀子15g,玄參15g。

3、正氣虧虛

治法:益氣養血,托毒生肌。

方藥:托裡消毒散。人參50g,川芎20g,當歸20g,白芍20g,白術20g,黃芪50g,炙甘草20g,茯苓20g,銀花20g,白芷20g,皂角刺20g,桔梗30g。上方共研細末,每服10g,日三次服,或入煎劑,分次溫服。

如有腰膝酸軟者可加熟地20g,巴戟天15g,菟絲子15g;如胃納不佳、脘悶食少,可加雞內金15g,焦三仙各15g;如頭暈耳鳴者可加猪脊髓一條燉服。如有形寒肢凉可加肉桂、補骨脂各15g;如陰戶腫脹硬結不消可加鹿角膠15g,炮薑炭10g。

二、專方驗方

1、一味苦參場:

苦參50g。煎湯去渣,紗布濾淨,再加水至1000ml,待溫不燙手,坐浴並沖洗外陰,每日1~2次,每次15分鐘。

適於陰腫初起、膿未成者。

2、一效膏:

石膏、黃柏各等分。研極細面,然後以香油調成糊狀,再敷於陰腫的患部外面覆以無菌紗布,每日按時更換二次。

適用於陰腫膿已成未潰,或剛剛潰後,膿汁未完全排盡者。

中藥:

1、龍膽瀉肝丸:

具有清熱瀉肝、解毒之功,對於陰腫初起,紅腫痛重者運用,尤其對同時伴有目痛耳鳴,便結溲黃,白帶量多,臭穢者療效皆佳。每服1丸,日2次服用。

2、黃連解毒丸:

具有清熱解毒之功。對於陰腫痛重,伴有發熱、口苦咽幹者有良好療效,每服1丸,日2次服用。

【中西醫結合治療】

一、應用抗生素治療同時以中藥外治

前庭大腺的炎症多由外陰部的病原菌侵襲所致,抗生素治療有一定的效果,但往往易復發,出現反復感染。中藥外治法對其有滿意療效。對急性期腺體腫脹明顯尚未成膿者,可以青黴素800~1000萬U,或慶大黴素32萬U靜脈點滴的同時再以苦參、龍膽草、生甘草各30g煎場去渣、坐浴或熏洗患處;亦可用黃柏、生石膏研極細面,調以香油,敷於腫脹的外陰表面。另外在熏洗外陰時,如有可能亦同時沖洗陰道,使整個外陰部及陰道保持清潔衛生。

二、膿腫切開引流術後的中藥治療

膿腫一旦形成,應當儘快切開排膿,徹底引流,此時配合中藥內服及外治,可以使膿汁加快排出,炎症迅速消退,常用清熱解毒法為主,佐以活血逐瘀、軟堅散結、托裡排膿等法。用藥;土茯苓、雙花、連翹、皂刺、山甲、赤芍、丹皮、黃芪等。切開排膿後多以黃芩、黃柏、冰片浸製藥線引流。再以潔爾陰洗液,或洗必泰洗液按時清洗外陰及陰道。

如何預防前庭大腺炎的發生

從前面所述我們已經知道,前庭大腺炎主要因為前庭大腺炎被細菌感染,進而引起腺管開口引流不暢所致。囙此,保持外陰清潔是預防感染的主要方法。每日清洗外陰,不穿尼龍內褲,患外陰炎時及時治療,在一定程度上能預防前庭大腺炎的發生。

本文標題: 前庭大腺炎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4451700975996
相关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