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風病發病機理

這些差异並非麻風杆菌有不同的菌株,而是由於機體對麻風杆菌的免疫反應不同所致。一些研究表明,機體的免疫力决定著麻風的感染過程,如感染後是否發病、發病類型和轉歸等。麻風病的免疫防禦機制主要是細胞免疫。

麻風病的免疫:麻風病是一慢性傳染病模型,也是一個免疫病慢性疾病模型。長期以來,人們就觀察到,在臨床上存在有結核樣型和瘤型兩種不同的極型,各型麻風在組織病理學上和組織內含菌量的多少都表現明顯差异。這些差异並非麻風杆菌有不同的菌株,而是由於機體對麻風杆菌的免疫反應不同所致。近年來根據臨床、細菌、病理、免疫等方面表現和特點,都可見到這種漸次移行的現象。為了形象地說明以免疫力為基礎的這種狀態,借用物理學上的光譜概念,確立了麻風病的免疫光譜現象。即從結核樣型、界線類、(界線類偏結核樣型、中間界線類、界線類偏瘤型)到瘤型,正像一個連續的光譜狀。一些研究表明,機體的免疫力决定著麻風的感染過程,如感染後是否發病、發病類型和轉歸等。從各型麻風皮膚和淋巴結活檢中,觀察組織病理象變化,可見損害中淋巴細胞的浸潤程度以及組織巨噬系統細胞的形態學變化,都可以反映出病人對麻風杆菌免疫反應的不同。

應用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測定方法檢測結果說明,健康成人對麻風杆菌大都具有較强的免疫力,兒童的免疫力較弱,免疫力的强弱隨年齡增長而漸增强。各型麻風對麻風杆菌的免疫力也不同,在免疫光譜一端的結核型麻風(TT),其體液抗體較正常人僅略為增高,而細胞免疫功能正常或略為降低。而在光譜另一端的瘤型麻風(LL),其體液抗體明顯增高,而細胞免疫功能則顯示嚴重缺陷。各型麻風從體液抗體產生來看,其水准在麻風光普中依序為:LL>BL>BB>BT>TT,

免疫力低的瘤型卻較有免疫力結核樣型和正常人為高,這是一個反常現象。說明在麻風病的血清中雖有高水准的坑體,但對身體似乎沒有任何保護和有益作用。從細胞免疫反應的强度來看,依序為:TT>BT>BB>BL>LL。麻風病的免疫防禦機制主要是細胞免疫。需要指出的是,細胞免疫反應的抑制(或缺陷)有特异性和非特异兩個方面,瘤型麻風經有效的抗麻風治療後,其非特异性細胞免疫缺陷可以得到改善;而對麻風杆菌的無反應性(如麻風菌素試驗),雖經多年治療仍不改變,這種特异性缺陷的性質和機制還有待深入研究。

資料標籤: 麻風病 肺結核
本文標題: 麻風病發病機理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4436190218895
相关資料
麻風病病因學
麻風杆菌抗酸染色為紅色,革蘭氏染色為陽性。麻風病人是麻風杆菌的天然宿主。1066年在Ress應用免疫抑制法,造成嚴重的系統性感染,使麻風杆菌的動物接種前進了一大步。而且在麻風的流行病學方面還未能得到證實。麻風杆菌進入人體後是否發病以及發病後
標籤: 麻風病 傳染病
麻風病有哪些治療措施?
要早期、及時、足量、足程、規則治療,可使健康恢復較快,减少畸形殘廢及出現復發。為了减少耐藥性的產生,現在主張數種有效的抗麻風化學藥物聯合治療。副作用有貧血、藥疹、粒性細胞减少及肝腎功能障礙等。為預止愈者後復發,常採用氨苯碸作鞏固治療,LL及
標籤: 麻風病 氨苯碸 藥品 健康 養生
如何診斷麻風病?
麻風病的診斷必須細緻耐心,爭取早期確診、不漏診、不誤診。診斷主要根據病史、臨床症狀、細菌檢查和組織病理等檢查結果,綜合分析,得出結論。對個別一時難以確診的病例,可以定期複診和隨訪,或請有關科會診,給予排除或確診。
標籤: 麻風病 健康 皮損
麻風病概述
麻風病是由麻風杆菌引起的一種慢性接觸性傳染病。麻風病的流行歷史悠久,分佈廣泛,給流行區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由麻風病造成的足部的毀損。麻風病人經過治療能完全康復。
標籤: 麻風病 傳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