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性軟疣病原學

臨床標本中的傳染性軟疣病毒顆粒形態與正痘病毒相似,但其“M”顆粒表面有似雅塔痘病毒之突起管狀結構,有別於天花、猴痘及痘苗病毒。傳染性軟疣病毒產生特徵性皮損在臨床上容易診斷,但出現在生殖器部位的皮炎及潰瘍處,則常與生殖器皰疹病毒混淆,此時只有通過電鏡才能作出診斷。

感染人類的痘病毒有許多(見錶)。引起本病的病毒系痘病毒科的一種DNA病毒,是人體最大的病原性病毒之一,大小約為300×200×100μm。

電鏡研究,病毒的形成與胞質有密切關係,胞質基質濃縮,並出現嗜酸性顆粒,集聚成大顆粒,稱顆粒組合型病毒(初期型病毒);繼而形成細顆粒型病毒(中期型);最後形成一層砌樣外殼和啞鈴狀DNA內核,整個胞質基質變成病毒包涵體,又稱軟疣小體。形態學上與痘瘡、牛痘、羊痘及其他動物病毒相似。現時培養及動物試驗均尚未成功。曾報導傳染性軟疣能在原代人羊膜細胞、人包皮成纖維細胞、猴腎細胞及FL細胞中產生細胞病變效應(CPE)。不過,但因其不能通過脫膜階段而使該病毒難以在任何細胞中生長,故不能將細胞培養分離病毒作為常規。傳染性軟疣病毒因不能在組織培養細胞中繁殖而妨礙了對其DNA的分析,有限的報導表明本病毒G+C含量高於痘苗病毒,它至少有兩個亞型。自生殖器分離的病毒定名為Ⅱ型,自身體其他部位分離的定名為Ⅰ型。但兩個型病毒的病灶不一定局限於某個部位。臨床標本中的傳染性軟疣病毒顆粒形態與正痘病毒相似,但其“M”顆粒表面有似雅塔痘病毒之突起管狀結構,有別於天花、猴痘及痘苗病毒。此外軟疣病毒無囊膜,有別於塔那痘病毒。傳染性軟疣病毒產生特徵性皮損在臨床上容易診斷,但出現在生殖器部位的皮炎及潰瘍處,則常與生殖器皰疹病毒混淆,此時只有通過電鏡才能作出診斷。

資料標籤: 病毒性軟疣
本文標題: 傳染性軟疣病原學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4435380639504
相关資料
傳染性軟疣流行病學
傳染性軟疣為世界流行性疾病,本病在巴布亞、新幾內亞、斐濟等兒童中發病率最高。在西方,本病發病率上升並與生殖器皰疹、梅毒和淋病的發病增多相平行。據Willcox報導,1971~1973年男性傳染性軟疣新增了29.6%,女性新增了25.0%。如
標籤: 病毒性軟疣 流行病學 健康 養生
兒童傳染性軟疣
傳染性軟疣俗稱“瘊子”,是由痘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皮膚病。有一定接觸傳染性,主要發生於兒童。傳染性軟疣的皮疹有明顯的特徵,當家長發現孩子有可疑皮疹時應儘早就醫,不論數目多少,均不能自行消退,經過搓澡,搔抓可引起自體接觸,也可傳染給別人。
標籤: 病毒性軟疣 健康
傳染性軟疣是性病嗎?
傳染性軟疣在20年以前發病率不高,多見於兒童。近10多年來,發病率明顯增高,尤其是成人患者增多,有一些外陰部、耻骨區、腹股溝長軟疣的病人,常常疑慮地問:這是性病嗎?然而,無論哪種管道染上的傳染性軟疣,皮疹的表現基本上是一致的。傳染性軟疣的潜
標籤: 病毒性軟疣 傳染病
傳染性軟疣的治療與預防
對傳染性軟疣及時有效的治療在預防自身接種和相互傳染是有益處的。有報告對於免疫力正常的個體,傳染性軟疣是一種自FE性疾病,典型的單個損害多在2個月內消退,如果不治療整個病程通常永續6―9個月,也有持續數年者。治療傳染性軟疣既方便又有效的方法主
標籤: 病毒性軟疣 健康 藥品 皮損 苯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