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管位於肘後內側,肱骨內上髁後方,由四壁及上下兩口組成,頂是肘後弓狀韌帶,它位於尺側屈腕肌兩頭之問,呈底向上尖向下的不規則三角形,其纖維由外上向內下走行;底是肘關節尺側副韌帶的中部,後部纖維以及尺骨冠突內側結節;內側壁為肱骨內上髁、尺側屈腕肌與指淺屈肌的共同起始腱;外側壁為尺側屈腕肌尺骨頭的起始腱。上口由弓狀韌帶上緣、肱骨內上髁、尺側副韌帶及尺骨冠突組成;下口由尺側屈腕肌、指淺屈肌及尺側副韌帶組成。尺神經、尺側上副動脈或尺側後返動脈由肘管中通過。
肘管綜合征的發生與肘管的結構特點有關。解剖研究表明,肘管的以下結構與肘管綜合征的發生有關:①肘管的解剖結構在肘關節運動時發生改變。肘管頂部的弓狀韌帶在伸肘時鬆弛、屈肘時緊張,並隨屈肘程度的加大而增大。同時屈肘能引起弓狀韌帶向近側伸展,造成肘管上口關閉和狹窄,壓迫神經。弓狀韌帶肥厚者更易發生。②肘關節運動時肘管間隙的容積及形狀發生改變,屈肘時肘管外側的尺側屈腕肌起始部收縮,纖維腱膜皺縮變厚,加之肘管後側壁的尺側副韌帶向管腔內突出,加重肘管狹窄。③肘關節的伸屈不僅使尺神經受到牽拉,肘管內的神經營養血管在神經受到牽拉時也受到擠壓,加重神經缺血。Schuind等發現在肘管從完全伸直到完全屈曲的過程中,肘管被拉長45%,尺神經被相應拉長。④肘管內的骨性組成成分在肘管伸屈時,由於尺神經在肘管內滑動對神經產生摩擦損傷。⑤尺神經的反復脫位與半脫位可能誘發或加重尺神經的損傷,childress(1956)發現部分人在屈肘時尺神經可從尺神經溝中向前方脫位或半脫位,其發生率大約在16%左右,楊敏傑通過對國人的研究顯示尺神經半脫位的發生率為8.3%,彭峰等報導肘部尺神經半脫位的發生率為8.9%,但他們同時發現尺神經半脫位與肘管綜合征的發生似無直接關係。⑥肘管綜合征的發生與肘關節的外傷也有很大的關係,肘關節外傷後,肘管內出血,纖維瘢痕形成,局部骨質异常增生,骨折畸形癒合如肘外翻等,均可通過直接壓迫神經或改變肘管的結構,損傷尺神經,引起臨床症狀。⑦肘管周圍的腫瘤及其他病變也可對尺神經造成壓迫,如腱鞘囊腫、肘關節的慢性滑膜炎、類風濕性滑膜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