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杞菊地黃丸或右歸丸加减。
證候表現:視物模糊,頭暈耳鳴,腰膝酸軟,舌淡脈細,或面白畏冷,小便清長,脈沉弱。
病因病機:肝腎精血不足,目竅失養,晶珠漸混則視物模糊。腦髓、骨骼失養,故頭暈耳鳴,腰膝酸軟。血虛不充脈絡,則舌淡脈細。若見面白畏冷,小便清長,脈沉弱,又屬腎陽偏虛之象。
治則治法:補益肝腎。
處方:杞菊地黃丸。
方用:杞菊地黃丸或右歸丸加减。
處方:右歸丸。
出處:《中醫眼科學》・第十二章瞳神疾病(篇)・第四節圓翳內障(章)
原文:肝腎兩虧主證:視物模糊,頭暈耳鳴,腰膝酸軟,舌淡脈細,或面白畏冷,小便清長,脈沉弱。證候分析:肝腎精血不足,目竅失養,晶珠漸混則視物模糊。腦髓、骨骼失養,故頭暈耳鳴,腰膝酸軟。血虛不充脈絡,則舌淡脈細。若見面白畏冷,小便清長,脈沉弱,又屬腎陽偏虛之象。治法:補益肝腎。方藥:杞菊地黃丸或右歸丸加减。杞菊地黃丸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用於精血虧甚者,宜加菟絲子、楮實子、當歸、白芍。右歸丸中肉桂、附子主溫腎陽;熟地、山藥、山萸肉、枸杞、菟絲子、杜仲補養肝腎,益精明目,強壯腰膝;鹿角膠、當歸溫陽補血。十藥組方,共呈溫補腎陽,益精養血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