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澀症的病因與診斷

本病為眼部赤腫不顯,而只覺眼內乾澀不舒的慢性眼病。《審視瑤函》稱之為白澀症。藥物治療難取速效。

本病為眼部赤腫不顯,而只覺眼內乾澀不舒的慢性眼病。《審視瑤函》稱之為白澀症。

藥物治療難取速效。類似於西醫學之慢性結膜炎或淺層點狀角膜炎。

一、病因病機

1、暴風客熱或天行赤眼治療不徹底,餘熱未清,隱伏肺脾之絡所致。

2、肺陰不足,目失濡潤。

3、飲食不節,或嗜烟酒,及偏好辛辣之晶,致使脾胃蘊積濕熱,清氣不昇,目竅失養。

4、肝腎虧損,陰血不足,目失濡養。

二、診斷依據

1、乾澀不爽,怕見强光,不耐久視。

2、白睛不紅不腫或見赤脈隱隱,或黑睛有細小一點兒。

3、眵多色白或無眵。

資料標籤:
本文標題: 白澀症的病因與診斷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4405563296297
相关資料
白澀症的辨證論治
肝腎虧虛,腦及骨骼失養,故頭暈耳鳴,腰膝酸軟。
標籤:
白睛溢血的病因與臨床表現
本症為白睛血絡破損,血溢絡外的眼病。由於白睛上所見血色鮮紅,故《證治准繩七竅門》名為色似胭脂症。現代稱為白睛溢血。自覺症狀不甚明顯,一般多為他人發現。發病3天以內者出血可有新增趨勢。
標籤:
白睛溢血的辨證論治
方中桑白皮、黃芩清肺熱;歸尾、赤芍、牡丹皮凉血散瘀;花粉、瓜蔞仁散結生津;甘草可清熱解毒,桔梗可利肺氣,且載萄上行。諸藥合用則收清肺散血之功。方中以六味地黃丸為基礎,滋養肝腎,用當歸、白芍養血活血。此外,由劇烈嗆咳、嘔吐、外傷、酗酒、逆經等
標籤:
風熱犯目型時複症
風熱均系陽邪,故見風、冒日、近火病情加重。原方中薄荷、牛蒡子、荊芥、防風祛風散邪止癢;連翹、苦參、花粉清熱;生四物湯凉血活血;加僵蠶、烏梢蛇增强止癢散邪之力。
標籤: 風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