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損傷的辨證論治

鼻絡受損則滲血,損傷鼻脈則出血。處理後應注射破傷風抗毒素。皮損嚴重者,應予植皮或面部整容修復。因感染邪毒傷口邊緣紅腫者,合五味消毒飲以解毒消腫。若鼻之較大脈絡受損,則出血量大勢猛,甚至氣隨血脫,而致面色蒼白,眩暈、心悸、脈微欲絕,血壓下降;若傷損複雜,部位較深則鼻受傷後數日內仍有衄血。

一、鈍器所傷,惡血留內

臨床表現:鼻及周圍面部如眼瞼、眶下及唇部青紫,腫脹疼痛,觸之益甚。若有鼻中隔血腫,則見鼻中隔膨隆、鼻塞。若繼發染毒,局部多有紅腫、發熱及跳痛。

證候分析:多因鈍器撞擊鼻部,致脈絡損傷,血溢脈外,惡血瘀積於皮肉之間,故局部青紫腫脹;惡血瘀滯,脈絡不通,壅阻氣血,故局部疼痛、觸之益甚。若惡血積於鼻中隔,清道受阻,故見中隔血腫處膨隆、鼻塞;若感受邪毒,熱毒化火,壅遏氣血,熱腐肌肉,故見鼻部發熱、紅腫及跳痛。

治療:本證以局部惡血留內,氣滯血瘀為主,治療思路應內外合治,以外治為主。

1、外治:鼻傷初起,早期可用冷敷以止血,防止離經之血留內。24小時後,可改用熱敷,以活血散瘀,消腫止痛,促使腫脹及瘀血消退。並局部塗敷行氣活血、散瘀止痛藥物,如紅花油、玉龍油等。忌用力揉擦,以防再度出血。

伴鼻中隔血腫者,宜在表面麻醉及無菌操作下,切開引流以防染毒形成膿腫,引流後用凡士林紗條加壓填塞鼻腔,防止再度出血。

2、內治

治法:活血消腫,散瘀止痛。

方藥:複元活血東加炒五靈脂、蒲黃、劉寄奴。若血腫染毒者,合五味消毒飲以解毒消腫。

二、銳器損傷,皮肉破損

臨床表現:輕者鼻及面部皮膚擦傷滲血,重者皮肉裂開,傷緣整齊或不整,甚至外鼻部分斷離,局部有出血及腫脹疼痛。

證候分析:鼻及面部受鈍力或銳器所傷,輕者僅有表皮擦傷;重者,則皮肉裂開,傷緣明顯,甚或部分斷離脫落。鼻絡受損則滲血,損傷鼻脈則出血。氣血瘀滯不通則見局部腫脹疼痛。

治療:以外治為主,酌情配合內治。

1、外治:輕者,用0.9%氯化鈉溶液或3%過氧化氫清理傷口,塗以止血消腫,散瘀止痛之藥物,如萬花油;重者,若傷口較深較長,應仔細清創,取出异物,儘量保留破損之皮瓣,謹慎對位縫合,防止形成明顯瘢痕。處理後應注射破傷風抗毒素。皮損嚴重者,應予植皮或面部整容修復。

2、內治

治法:活血祛瘀,消腫止痛。

方藥:複元活血湯合失笑散。如出血者,配雲南白藥、白及、三七等止血藥。因感染邪毒傷口邊緣紅腫者,合五味消毒飲以解毒消腫。

三、直接暴力,骨折畸形

臨床表現:鼻骨骨折無移位者,局部輕微腫脹疼痛。若一側骨折而移位,則見鼻樑歪斜;雙側骨折而移位者則見鼻樑塌陷,觸診骨折處有壓痛、骨移位;粉碎性骨折則在按壓時有摩擦感或觸之有撚發音;若傷後瘀腫較甚,難以判斷有無骨折,可做X線攝片以協協助診斷。嚴重的鼻骨骨折,可有鼻中隔骨折、脫位而致鼻塞。檢查見鼻中隔偏離中線,突向一側鼻腔。

證候分析:鼻樑骨,質薄而脆位於面中,易受暴力撞擊而發生骨折或塌陷,形成畸形。鼻脈受損,血滲於皮下,故有瘀腫疼痛。鼻為氣體呼吸之道,若受傷後,用力擤鼻空氣易經鼻黏膜損傷處逸入皮下,發生皮下氣腫,故觸之有撚發音。

治療:

1、外治:骨折無移位者,可參攷“鼻傷瘀腫”篇治療。骨折有移位而成塌陷或畸形者,應及早手法復位。若因鼻及面部腫脹較劇,一時難以準確復位者,可延遲數日,待腫脹消退,再行復位,但最遲不宜超過2星期,以免形成骨痂,或錯位癒合,則不易整複。

對於鼻中隔脫位,應予復位鉗伸入鼻腔夾住鼻中隔,將其扶正復位,再用凡士林紗條填塞雙側鼻腔24~48小時,以達到固定及止血的目的。若難以復位者,日後可行手術以矯正其偏曲。

2、內治:根據局部瘀腫程度和骨折整複情况,分三期治療。初期宜活血祛瘀,消腫止痛,用複元活血湯合失笑散加减。有出血者,加雲南白藥、白及、三七粉等止血藥。中期,瘀腫疼痛減輕,斷骨尚未接穩,動則作痛,治宜行氣活血,和營生新,用正骨紫金丹祛瘀止痛,生新接骨。後期,瘀腫疼痛已消,斷骨初愈,尚未堅實,氣血虛弱,治宜補氣養血,堅骨壯筋,用人參紫金丹加减。

四、損及血脈,傷鼻衄血

臨床表現:外鼻受傷,鼻竅溢血,量多少不一。或受傷後數日,仍有反復衄血。出血甚者,則出現面色蒼白、眩暈、心悸、脈微欲絕、血壓下降等危症;檢查時應力求準確判斷出血部位並應注意觀察全身變化。

證候分析:鼻脈損傷,血不歸經而外溢,故衄血。若鼻之較大脈絡受損,則出血量大勢猛,甚至氣隨血脫,而致面色蒼白,眩暈、心悸、脈微欲絕,血壓下降;若傷損複雜,部位較深則鼻受傷後數日內仍有衄血。

治療:以外治止血為主。

1、外治:多用鼻腔填塞法。

2、內治:祛瘀止血,養血和血。方藥:失笑散加白及、阿膠、雲南白藥、三七;若出血量多者,加當歸補血湯、生脈散以益氣生血,養血和血;若鼻傷後大衄不止而見面色蒼白,脈微欲絕,血壓下降者,應根據“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須當急固”的原則,用獨參湯或參附湯治以益氣回陽,止血固脫,同時配合相關搶救措施。

資料標籤:
本文標題: 鼻損傷的辨證論治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4405057716118
相关資料
腎經虛火上行督脈型鼻衄
太陽為少血之經,督脈乃命元之主,其血均不可損。
標籤: 鼻衄 督脈
陽明燥火型鼻衄
若有燥火傷其脈絡,熱氣浮越,失其主闔之令,逼血上行,循經脈而出於鼻。其證口渴氣喘,鼻塞孔幹,目眩發熱,或由酒火,或由六氣之感,總是陽明燥氣合邪而致衄血。蓋陽明本氣原燥,病入此經,無不化而為燥,治法總以平燥氣為主,瀉心湯加生地、花粉、枳殼、白
標籤: 鼻衄 陽明
腎虛不固型鼻衄
出處:《類證治裁》卷之二(卷)衄(篇)原文:欲傷腎精,陰虛失納,上喘下遺,(都氣丸加杞子、菟絲餅。
標籤: 鼻衄 腎虛
肺經風熱型鼻衄
病因病機:邪熱灼傷鼻竅脈絡,則衄血且血色鮮紅;熱邪在錶,故出血量不多,點滴而下;邪熱犯肺,耗傷肺津,故鼻腔乾燥、灼熱感;鼻塞涕黃、咳嗽痰少、口千身熱、舌質紅、苔薄白而幹、脈數或浮數均為肺經風熱之證。
標籤: 鼻衄 風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