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脾積熱型手足口病

栀子、石膏、黃連、地黃、黃芩、茯苓、燈心草、淡竹葉。

症狀:以口腔皰疹為主,口腔皰疹潰後形成潰瘍,疼痛流涎,拒食,手掌足跖也見皰疹,可伴輕微發熱或無發熱,心煩口渴,口燥脣乾,小便黃赤,大便幹結,舌尖紅,苔薄黃,脈數。

治則治法:清熱瀉脾,瀉火解毒。

方藥:清熱瀉脾散(《醫宗金鑒》)合導赤散(《小兒藥證直訣》)加减。栀子、石膏、黃連、地黃、黃芩、茯苓、燈心草、淡竹葉。加减:口腔潰瘍經久不愈者,加五倍子;濕重者,加滑石、廣藿香;高熱者,加柴胡、薄荷。

資料標籤: 手足口病
本文標題: 心脾積熱型手足口病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4404743370512
相关資料
手足口病簡介與臨床表現
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表現口痛、厭食、低熱、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小皰疹或小潰瘍,多數患兒一周左右自愈,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併發症。部分病例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
標籤: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診斷與治療
主要為對症治療。對症治療,做好口腔護理。而往往我們確診手足口病的時候,都已經過了最有效的治療階段,現在也不提倡用抗病毒的藥物。
標籤: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預防
根據疫情控制需要當地教育和衛生部門可决定採取托幼機構或小學放假措施。
標籤: 嬰幼兒護理 手足口病的治療 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