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疳證的臨床診斷方法

嚴重者形體乾枯羸瘦,體重可低於正常值40%以上。二者有密切的聯系,食積日久可致疳證,正如《證治准繩幼科》所言:“積是疳之母,所以有積不治乃成疳候”。但疳證並非皆由食積轉化而成。疳夾有積滯者,稱為疳積。

一、診斷要點

1、飲食异常,大便幹稀不調,或肚腹膨脹等明顯脾胃功能失調者。

2、形體消瘦,體重低於正常值15%-40%,面色不華,毛髮稀疏枯黃。嚴重者形體乾枯羸瘦,體重可低於正常值40%以上。

3、兼有精神不振,或好發脾氣,煩躁易怒,或喜揉眉擦眼,或吮指磨牙等症。

4、有餵養不當或病後失調,及長期消瘦病史。

5、貧血者,血紅蛋白及紅細胞數都减少。出現肢體水腫,屬於營養性水腫者,血清總蛋白量大多在45s/L以下,血清白蛋白常在20s/L以下。

二、鑒別診斷

1、厭食以長時期的食欲不振,厭惡進食為特徵,無明顯消瘦,精神狀態尚好,病在脾胃,不涉及它髒,一般預後良好。

2、食積以不思乳食,腹脹噯腐,大便酸臭或便秘為特徵,雖可見形體消瘦,但沒有疳證明顯,一般病在脾胃,不影響它髒。二者有密切的聯系,食積日久可致疳證,正如《證治准繩・幼科》所言:“積是疳之母,所以有積不治乃成疳候”。但疳證並非皆由食積轉化而成。疳夾有積滯者,稱為疳積。

資料標籤:
本文標題: 小兒疳證的臨床診斷方法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4404338403148
相关資料
小兒疳證辨證論治
3、辨兼證疳證的兼證主要發生在於疳階段,臨床出現眼疳、口疳、疳腫脹等。出現兼證應當隨證治之。
標籤:
小兒疳證預防與護理
一、預防1、合理餵養嬰兒應盡可能用母乳餵養,按時添加輔食;糾正不良飲食習慣,注意營養平衡及飲食衛生。
標籤:
小兒疳證病因機理
疳證是由於餵養不當,或因多種疾病的影響,導致脾胃受損,氣液耗傷而形成的一種小兒慢性病證。明確指出疳證的病比特、病機變化主要在脾胃。病因病機本病病因主要為餵養不當,疾病影響,以及先天稟賦不足。疳證的病因雖有不同,但病變部位總在脾胃,其主要的病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