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瘡的辨證論治與診斷

5、受凍後不宜立即著熱或烘烤,以防潰爛成瘡。

一、內治法

1、寒凝血瘀證形寒肢冷,顏色蒼白,繼而紅腫,有灼痛或瘙癢,麻木,或出現水皰、腫塊,皮色紫暗,感覺遲鈍或消失;舌淡苔白,脈弦細。

辨證分析:寒性收引,其人腠理則形寒肢冷,皮色蒼白;寒性凝滯,氣血瘀滯則繼而出現皮色紅腫紫暗;氣血瘀滯,不能榮於肌膚則痛、癢、麻木相兼,甚則全無感覺;舌淡苔白、脈弦細為寒邪入侵之象。

治法:溫陽散寒,調和營衛。

方藥:當歸四逆湯加味。

2、寒盛陽衰證寒戰,四肢厥冷,倦怠,嗜睡,呼吸微弱;舌淡苔白,脈沉細弱。

辨證分析:寒邪入侵,耗傷陽氣,邪正交爭則寒戰;陽氣衰微則倦怠嗜睡,呼吸微弱;陽氣不能溫養則四肢厥冷;舌淡苔白、脈沉細弱為寒盛陽衰之象。

治法:回陽救逆,溫通血脈。

方藥:四逆加人參湯。

3、瘀滯化熱證患處暗紅腫脹,甚則灼茹腐潰,膿水淋漓;惡寒,發熱,口幹;舌紅,苔黃,脈弦數。

辨證分析:寒邪入侵,氣血瘀滯,日久化熱,複感外邪,邪正相爭則惡寒發熱;熱傷津液則口幹;熱勝肉腐則紅腫腐潰,膿水淋漓;舌紅苔黃、脈弦數為邪熱內盛之象。

治法:清熱解毒,理氣活血。

方藥:四妙勇安湯加黃芪、地丁、公英等。痛甚者,加延胡索、乳香、沒藥等。

二、外治法

1、Ⅰ、Ⅱ度凍瘡用10%胡椒酒精溶液或凍傷膏塗敷患處,每天2次,外包敷料。

有較大水皰者宜抽出皰內液體後再塗上述藥物。局部染毒糜爛或潰瘍時,宜用紅油膏或黃連素軟膏外塗,每天1次:另外可用桑枝90g,甘草30g,或用甘草、甘遂各30g,共煎,先熏後浸泡,每日2次。或紅靈酒輕柔按摩凍瘡未破潰的部位。

2、Ⅲ度凍瘡用7596酒精或新沽爾滅消毒患處周圍皮膚,抽吸皰內液體,再以紅油膏紗布包紮保暖。潰爛時摻九一丹外敷,每日換藥1次。如壞死組織溶解時,宜進行清創術。當腐肉脫盡時宜用紅油膏摻生肌散外敷。

其他療法

嚴重全身性凍傷患者,應採取急救措施,首先使病人迅速脫離寒冷環境,脫去冰冷潮濕的衣服鞋襪,給予熱飲料、熱茶、溫酒等。根據病情可行人工呼吸、給氧和抗休克治療。對凍僵患者要進行快速複溫,宜將患者浸放在38Y2―42℃溫水中20分鐘或更長時間,一直到指(趾)甲床出現潮紅、神志清楚舌10分鐘左右,移出擦乾並繼續保溫。宜配合靜脈給葡萄糖液等,所輸液體溫度以25℃一32℃為宜,以補充糖、電解質。嚴禁用雪搓、火烤及冷水浴。

預防與調攝

1、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耐寒鍛煉,如冷水洗臉,冷水洗足,或冬泳。

2、在寒冷環境下工作時宜注意肢體保暖、乾燥。

3、對手、足、耳、鼻等暴露部位應予保護,鞋襪不宜過緊。

4、在寒冷環境下工作時間不宜過長。

5、受凍後不宜立即著熱或烘烤,以防潰爛成瘡。

本文標題: 凍瘡的辨證論治與診斷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4402915271515
相关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