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虛痰凝型癭癰

熟地黃、肉桂、麻黃、鹿角膠、白芥子、薑炭、甘草。

症狀:頸前結塊有緊束壓迫感,皮色不變,質韌,壓之微痛或不痛;畏寒肢冷,納呆,腹部脹滿,體重增加,面目浮腫,下肢沉著,小便清長;舌質淡,舌苔薄白,脈沉。

治則治法:溫陽散寒,化痰通滯。

方藥:陽和湯(《外科全生集》)加减。熟地黃、肉桂、麻黃、鹿角膠、白芥子、薑炭、甘草。

資料標籤: 陽虛
本文標題: 陽虛痰凝型癭癰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4402036190179
相关資料
肝鬱化火型癭癰
當歸、白芍、川芎、柴胡、黃芩、栀子、天花粉、防風、牛蒡子、連翹、甘草。
標籤:
癭癰的辨證論治與預防
預防與調攝1、保持心情舒暢。切開引流者注意預防氣管痙攣的發生。
標籤:
痰凝毒聚型石癭
病因病機:情志內傷,肝脾不和,氣鬱痰凝結於頸部,發為癭腫,氣滯則血瘀,瘀久成毒,氣鬱、痰濁、瘀毒三者痼結,故腫塊迅速增大,質變硬,上下移動受限;苔薄膩、脈弦滑為痰凝之象。
標籤:
腎火鬱遏型石癭
五癭皆不可破,破則膿血崩潰,多致傷生。夫肝統筋,怒氣動肝,則火盛血燥,致生筋癭筋瘤,宜清肝解鬱,養血舒筋,清肝蘆薈丸主之。腎主骨,恣欲傷腎,腎火鬱遏,骨無榮養,致生石癭骨瘤。石癭,海藻玉壺湯主之;骨瘤,尤宜補腎散堅,行瘀利竅,調元腎氣丸主之
標籤: 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