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疔的辨證論治與預防

預防與調攝1、本病具有傳染性,應對患者進行隔離。注射前作過敏試驗。

流火常有反復發作史;局部皮色鮮紅,邊緣清楚;一般無水皰,即使有也較小,刺破後流出黃水,肉色鮮紅;無壞死現象。

辨證論治

一、內治法

1、濕火蘊結患部灼熱腫脹劇痛,皮膚出現水皰或大皰,瘡面皮肉腐爛,有淺棕色混濁膿水溢出,臭穢,混有氣泡;伴寒戰高熱,胸悶嘔惡,頭身疼痛,納差;舌紅,苔黃,脈滑數。

辨證分析:由於創口染毒,內有濕熱蘊結,以致濕熱火毒聚於肌膚,經絡阻塞,氣血凝滯,故腫脹疼痛;濕毒壅積,故有大水皰;熱毒熾盛,正邪劇爭,故寒戰高熱;熱勝肉腐成膿,故瘡面腐爛,有混濁膿水溢出;濕熱火毒泛溢全身,故胸悶嘔惡,頭身疼痛;舌紅、苔黃、脈滑數為濕火蘊結之象。

治法:清熱解毒,利濕消腫。

方藥:黃連解毒湯合革蘚滲濕湯加减。

2、毒人營血寒戰高熱,神昏譫語,煩躁不安,氣促呃逆,胸悶嘔吐,黃疽;局部高度水腫發亮,迅速成暗紫色,間有血皰,肌肉腐爛,氣味惡臭;舌紅絳,苔黃而幹,脈弦滑數。

辨證分析:毒邪不能控制,正不勝邪,毒不外泄,內人營血,故寒戰高熱,氣促呃逆,煩躁不安,黃疽:熱憂心神,故神昏譫語;熱毒熾盛,鬱於肌膚,腐壞肌肉,故見局部高度水腫,色暗紫,間有血皰,肌肉腐爛,氣味惡臭;舌質紅絳、苔黃而幹、脈弦滑數皆為熱毒人於營血,陰血虧損之象。

治法:清營涼血解毒。

方藥:犀角地黃湯合黃連解毒東加减。神昏譫語者,加服安宮牛黃丸2粒,分2次化服;或紫雪丹4.5g,或紫雪散4.5g,分3次吞服。

二、外治法

1、初起用玉器膏或金黃膏外敷。如皮色紫黑,加用蟾酥合劑。

2、腐肉與正常組織分界明顯時,改用蟾酥合劑或五五丹。

3、腐肉脫淨,周圍腫勢漸退,肉色鮮紅者,改用生肌散、生肌玉紅膏外敷。

其他療法

一、大劑量應用青黴素(1硼00萬組織/日)和四環素(2克/日)。對青黴素過敏者,可改用紅黴素,每日1.5―1.88,靜脈滴注。

二、高壓氧療法。

三、加强全身支持療法,改善患者全身情况。

四、手術療法。一旦診斷明確,應立即施行手術,在不用止血帶下進行多處縱形切開,切除已無活力的肌肉組織,徹底清除异物、碎骨片,直到具有正常顏色、彈性和能流出新鮮血的肌肉為止。並用大量過氧化氫溶液或高錳酸鉀溶液紗布松填,或用上述初起外治法藥物,經常更換敷料。

預防與調攝

1、本病具有傳染性,應對患者進行隔離。局部所用敷料宜焚燒,所用器械宜徹底消毒。

2、對感染嚴重的傷口,注射多價氣性壞疽抗毒血清,一般用1萬組織肌注或皮下注射;超過24小時,劑量最大可新增2―3倍。注射前作過敏試驗。

3、對污染傷口或戰傷創口,應及時進行徹底清創,敞開傷口,不予縫合,保持引流通暢,避免包紮過緊。

資料標籤:
本文標題: 爛疔的辨證論治與預防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4401810621117
相关資料
疫疔的病因與診斷
疫療是皮膚接觸疫畜染毒而生的一種特殊療瘡,具有傳染性,又稱為“魚臍療”、“紫燕疔”。本病多見於從事畜牧業者。病因病機由於感染疫畜之毒,阻於皮膚之間,以致氣血凝滯,毒邪蘊結而成。疫毒內傳臟腑則致走黃。診斷多見於畜牧業.屠宰或皮毛制革等工作者,
標籤:
疫疔的辨證論治與預防
預防與調攝1、隔離患者,病人所用敷料均應焚毀,所用器械必須嚴格消毒。
標籤:
肘癰病證簡述
肘癰發於肘圍繞,高腫{熱赤紅疼,心肺稽留風邪火,勢小為癤大為癰。(注)此證生於肘之圍繞,暴風高腫,{熱,色紅,疼痛,由心肺風火之邪,稽留凝滯而成。形勢小者為癤毒,形勢大者為癰。初服荊防敗毒散汗之,次服白芷升麻湯清托之,外敷二味拔毒散。將潰治
標籤:
臍癰的病因與診斷
臍癰是指生於臍部的急性化膿性疾病。本病多見於初生嬰兒。多因結紮、剪斷臍帶,或在包紮處理時感染毒邪而發病。也可由於臍部的先天性畸形卵黃管殘留症或臍尿管閉合不全而繼發感染邪毒引起。診斷發病前有臍部濕瘡史,或有臍孔排出尿液或糞便史。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