瘰鬁的病因與診斷

瘰鬁是好發於頸部淋巴結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因其結核累累如貫珠之狀,故名瘰鬁。部分患者有低熱及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狀。膿液塗片檢查可找到結核桿菌,必要時可作活組織病理檢查,有助於確診本病。

瘰鬁是好發於頸部淋巴結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因其結核累累如貫珠之狀,故名瘰鬁。《薛氏醫案・瘰鬁》雲:“其候多生於耳前後頊腋間,結聚成核,初覺憎寒發熱,咽項强痛。”《河間六書・瘰鬁》雲:“夫瘰鬁者,經所謂結核是也;或在耳前後,連及頸頜,下連缺盆,皆為瘰鬁。”其特點是多見於體弱兒童或青年,好發於頸部及耳後,起病緩慢。初起時結核如豆,皮色不變,不覺疼痛,以後逐漸增大,並可串生,潰後膿液清稀,夾有敗絮樣物質,往往此愈彼潰,形成竇道。本病相當於西醫的頸部淋巴結結核。

病因病機

常因情志不暢,肝氣鬱結,氣滯傷脾,以致脾失健運,痰濕內生,結於頸項而成。日久痰濕化熱,或肝鬱化火,下爍腎陰,熱勝肉腐成膿,或膿水淋漓,耗傷氣血,漸成虛損。亦可因肺腎陰虧,以致陰虧火旺,肺津不能輸布,灼津為痰,痰火凝結,結聚成核。

診斷

好發於頸項及耳前、耳後的一側或兩側,也有延及頜下、鎖骨上及腋窩等處者。

初期:頸部一側或雙側,結塊腫大如豆,較硬,無疼痛,推之活動,不熱不痛,膚似正常。可延及數日不潰。一般無全身症狀。

中期:結塊逐漸增大,與皮膚和周圍組織粘連,結塊亦可相互粘連,融合成塊,形成不易推動的結節性腫塊。若液化成膿時,皮膚微紅,或紫暗發亮,捫之微熱,按之有輕微波動感。部分患者有低熱及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狀。

後期:液化成膿的結塊經切開或自行潰破後,膿液稀薄,或夾有敗絮樣壞死組織。瘡口呈潜行性空腔,傷口肉色灰白,瘡口皮色紫暗,久不收斂,可以形成竇道。此時部分患者出現低熱、乏力、頭暈、食欲不振、腹脹便溏等症;或出現盜汗、咳嗽、潮熱等症:如膿水轉稠,肉芽轉成鮮紅色,表示將收口癒合。

輔助檢查:結核菌素試驗呈陽性,紅細胞沉降可增快。膿液塗片檢查可找到結核桿菌,必要時可作活組織病理檢查,有助於確診本病。

鑒別診斷

一、譽核多由頭面、口腔等處的瘡癤或破損感染而引起;一般為單個結塊腫大;好發於頜下、頸部、頦下;發病迅速,壓之疼痛,很少化膿。

二、失榮多見於中、老年人;有口腔、鼻咽部的惡性腫瘤,可轉移至頸部淋巴結;腫塊堅硬如石,高低不平,推之固定不移;潰破之後如石榴樣,血水淋漓;常伴頭痛、鼻衄。

資料標籤: 淋巴結核
本文標題: 瘰鬁的病因與診斷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4401782968283
相关資料
瘰鬁的辨證論治及預防
待結核脫落後,可改用生肌散、白玉膏。因所用藥物有很大刺激性,故使用時必須嚴格掌握適應症,對結塊較大而深在的,或與周圍組織粘連的,或年老體弱的,均不宜使用本法。預防與調攝1、保持精神愉快,加强鍛煉,增強體質。
標籤: 淋巴結核
氣滯血瘀型褥瘡
柴胡、枳殼、赤芍、桃仁、紅花、當歸、川芎、熟地黃、懷牛膝、桔梗、炙甘草等。
標籤: 氣滯血瘀
蘊毒腐潰型褥瘡
方藥:生脈散、透膿散合萆Z滲濕湯加减。
標籤:
氣血兩虛型褥瘡
茯苓、當歸、白術、黨參、白芍、熟地黃、川芎、黃芪、炙甘草等。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