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傷胃敗型內陷

北沙參、麥冬、地黃、玉竹等。

症狀:局部症狀同脾腎陽衰證;伴口舌生糜,納少口幹;舌質紅絳,舌苔光如鏡,脈象細數。

治則治法:生津益胃。

方藥:益胃湯(《溫病條辨》)加减。北沙參、麥冬、地黃、玉竹等。

資料標籤:
本文標題: 陰傷胃敗型內陷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4401750972283
相关資料
正虛邪盛型內陷
或體溫反而不高,肢冷,大便溏薄,小便頻數;舌質淡,舌苔灰膩,脈沉細。
標籤:
脾腎陽衰型內陷
症狀:多發於疽證4候的收口期;局部腫勢已退,瘡口腐肉已盡,膿水稀薄色灰或偶帶綠色,新肉不生,狀如鏡面,光白板亮,不知疼痛;全身出現虛熱不退,形神萎頓,納食日减,或有腹痛便泄,自汗肢冷,氣息低促;舌質淡紅,舌苔薄白或無苔,脈沉細或虛大無力等。
標籤:
邪勝熱極型內陷
症狀:多發生於疽證1~2候的毒盛期;局部瘡頂不高,根盤散漫,瘡色紫滯,瘡口乾枯無膿,灼熱劇痛;壯熱口渴,便秘溲赤,煩躁不安,神昏譫語,或脅肋偶有隱痛;舌質紅絳,舌苔黃糙,脈洪數。水牛角、地黃、玄參、黃連、黃柏、黃芩、淡竹葉、金銀花、連翹、丹
標籤:
內陷的病因與診斷
凡生瘡瘍,正不勝邪,毒不外泄,反陷入裏,客於營血,內傳臟腑,稱之為“內陷”。臨床以有頭疽併發內陷者較為多見,囙此又稱為“疽毒內陷”。因內陷的病因及臨床表現不同,又可分為火陷、幹陷、虛陷三種類型。診斷多見於老年人,或既往有消渴病。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