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腎陽虛型消渴腸病

白,舌淡胖苔白,脈沉細或沉弱。補骨脂、吳茱萸、肉豆蔻、五味子等。

症狀:腹瀉腸鳴或五更泄,瀉後痛减,形寒肢冷,乏力倦怠,面色?白,舌淡胖苔白,脈沉細或沉弱。

治則治法:溫腎健脾,固腸止瀉。

中成藥:四神丸等。

方藥:四神丸加减。補骨脂、吳茱萸、肉豆蔻、五味子等。

資料標籤: 脾腎陽虛 消渴
本文標題: 脾腎陽虛型消渴腸病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4401066923716
相关資料
脾胃虛弱型消渴腸病
蓮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白扁豆、白茯苓、人參、甘草、白術、山藥等。
標籤: 脾胃虛弱 消渴
肝脾不和型消渴腸病
白術、芍藥、陳皮、防風、黨參、山藥等。
標籤: 消渴
陰陽兩虛型消渴
加减:小便頻數而量多者,加桑螵蛸12g,覆盆子15g以補腎化氣,收攝縮尿;遺精早洩者,加金櫻子12g,芡實9g以固澀;形寒肢冷者,加黃芪15g以益氣溫陽;浮腫者,加車前子(包煎)15g,大腹皮12g,冬瓜仁10g,桑白皮12g以利水消腫。
標籤: 消渴
自汗、I汗飲食
自汗與盜汗同屬出汗過多的一種病證。其中以白晝出汗對多者稱為自汗;睡後出汗,醒後自止者稱為盜汗。本病由於肺氣不足、心血不足及陰虛火旺,陰陽失調,津液外泄所致。用於小兒虛汗,盜汗。(二)心血不足證〔主要表現〕自汗,盜汗,心悸少寐,神疲氣短,面色
標籤: 自汗 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