癭病的簡介

癭病是由於情志內傷,飲食及水土失宜等因素引起的,以致氣滯、痰凝、血瘀壅結頸前為基本病機,以頸前喉結兩旁結塊腫大為主要臨床特徵的一類疾病。癭病一名,首見於《諸病源候論癭候》。早在西元前三世紀,我國已有關於癭病的記載。《諸病源候論癭候》指出癭病的病因主要是情志內傷及水土因素。

癭病是由於情志內傷,飲食及水土失宜等因素引起的,以致氣滯、痰凝、血瘀壅結頸前為基本病機,以頸前喉結兩旁結塊腫大為主要臨床特徵的一類疾病。癭病一名,首見於《諸病源候論・癭候》。在中醫著作裏,又有稱為癭、癭氣、癭瘤、癭囊、影袋等名稱者。

早在西元前三世紀,我國已有關於癭病的記載。戰國時期的《莊子・德充符》即有“癭”的病名。而《呂氏春秋・盡數篇》所說的“輕水所,多禿與癭人”不僅記載了癭病的存在,而且現察到癭的發病與地理環境密切有關。《三國志・魏書》引《魏略》謂:賈逵“發憤生癭,後所病稍大,自啟願欲令醫割之”,而曹操勸告賈逵:“吾聞,十人割癭九人死”,這個歷史故事說明,在西元三世紀前,已經進行過手術治療癭病的探索。《肘後方》首先用昆布、海藻治療癭病。《諸病源候論・癭候》指出癭病的病因主要是情志內傷及水土因素。謂:“癭者由憂恚氣結所生,亦曰飲沙水,沙隨氣人於脈,搏頸下而成之。”“諸山水黑土中,山泉流者,不可久居,常食令人作癭病,動氣增患。”《千金要方》及《外臺秘要》記載了數十個治療癭病的方劑,其中常用到海藻、昆布、羊靨、鹿靨等藥,表明此時對含碘藥物及用甲狀腺作臟器療法已有相當認識。《聖濟總錄・癭瘤門》指出癭病以山區發病較多,“山居多癭頸,處險而癭也”。並從病因的角度將五癭作了歸類,“石癭、泥癭、勞癭、憂癭、氣癭是為五癭。石與泥則因山水飲食而得之;憂、勞、氣則本於七情”。《三因極一病證方論・癭瘤證治》主要根據癭病局部證候的不同,提出了癭病的另外一種分類法:“堅硬不可移者,名曰石癭;皮色不變,即名肉癭;筋脈露結者,名筋癭;赤脈交絡者,名血癭;隨憂愁消長者,名氣癭”,並謂“五癭皆不可妄决破,决破則膿血崩潰,多致夭枉。”《儒門事親・癭》謂:“海帶、海藻、昆布三味,皆海中之物,但得二味,投之於水瓮中,常食亦可消矣”,以之作為防治癭病的方法。《醫學入門・腦頸門・癭瘤》又將癭病稱之為癭氣或影囊,“原因憂恚所致,故又曰癭氣,今之所謂影囊者是也”。《本草綱目》明確指出黃藥子有“凉血降火,消癭解毒”的功效,並記載了在用黃藥子酒治療癭病時,“常把鏡自照,覺消便停飲”及“以線逐日度之,乃知其效也”的觀察療效的方法。《外科正宗・癭瘤論》提出癭瘤的主要病理是氣、痰、瘀壅結的觀點,“夫人生癭瘤之症,非陰陽正氣結腫,乃五臟瘀血、濁氣、痰滯而成”,採用的主要治法是“行散氣血”、“行痰順氣”、“活血消堅”。該書所載的海藻玉壺湯等方,至今仍為臨床所慣用。《雜病源流犀燭・癭瘤》說:“癭瘤者,氣血凝滯、年數深遠、漸長漸大之症。何謂癭,其皮寬,有似櫻桃,故名癭,亦名癭氣,又名影袋。”指出癭多因氣血凝滯,日久漸結而成。

本病主要包括以頸前結塊腫大為特徵的病證。西醫學中具有甲狀腺腫大表現的一類疾病,如單純性甲狀腺腫大、甲狀腺機能亢進、甲狀腺腫瘤,以及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等疾病,可參攷本節辨證論治。

資料標籤:
本文標題: 癭病的簡介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4400695610470
相关資料
癭病的病因表現與診斷
癭病的腫塊在頸部正前方,腫塊一般較大。
標籤:
癭病的辨證論治
病程久後,由實致虛,常出現陰虛、氣虛的病變及相應的症狀,其中以心、肝陰虛尤為多見,從而成為虛實夾雜的證候。癭病的治療一般均以理氣化痰、活血軟堅、消癭散結為主。
標籤:
勞瘧型瘧疾
中成藥:截瘧七寶丸,口服,1次6~9g,1日2次。加减:瘧發之時,寒熱時作,加青蒿(後下)10g,常山9g祛邪截瘧;食少面黃,消瘦乏力,加黃芪30g,白術10g;枸杞子10g以增强益氣健脾養血之功。
標籤: 瘧疾
溫瘧型瘧疾
中成藥:截瘧七寶丸,口服,1次6~9g,1日2次。石膏(先煎)30g,知母10g,甘草6g,桂枝10g,青蒿(後下)10g,柴胡10g。加减:津傷較甚,口渴者,酌加生地黃10g,麥冬10g,石斛10g以養陰生津。
標籤: 瘧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