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黃病證簡述

《景嶽全書雜證謨》:“陽黃證因濕多成熱,熱則生黃,此即所謂濕熱證也。”陽黃”為從熱化,與脾、胃、肝、膽有關,如功能失常,可導致內濕的生成。由於間接膽紅素較難通過毛細血管壁,此時透過表皮組織觀察皮膚色澤鮮黃如桔色,似屬於中醫學所說的“陽黃”類,治療原則以清熱解毒利濕為主。

陽黃,病症名。黃疸之屬濕熱者。見《傷寒微旨論》。《景嶽全書・雜證謨》:“陽黃證因濕多成熱,熱則生黃,此即所謂濕熱證也。”由濕熱蘊蒸肝膽,膽熱液泄,外滲肌膚,下流膀胱,而致一身面目及小便盡黃。證見發熱煩渴,身目黃色鮮明如橘子色,小便色深如濃茶,伴食欲減退或噁心嘔吐,大便不暢,腹脹脅痛,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等。治宜清化濕熱。熱重於濕者,用茵陳蒿湯,栀子柏皮湯、大柴胡湯等;濕重於熱者,用茵陳五苓散等。參見黃疸、濕熱發黃條。

陽黃”為從熱化,與脾、胃、肝、膽有關,如功能失常,可導致內濕的生成。熱為陽邪盛,正邪相搏而發病快,似屬病毒性肝炎急性期。由於肝細胞發炎,不能攝取血中的間接膽紅素加以處理使其變成直接膽紅素,加之肝細胞內溶酶體釋出β-葡萄糖醛酸酶,使已結合的膽紅素可部分重新分解成間接膽紅素返回血中,使血中間接膽紅素增高,如超過2.0mg%,則鞏膜、皮膚黃染。由於間接膽紅素較難通過毛細血管壁,此時透過表皮組織觀察皮膚色澤鮮黃如桔色,似屬於中醫學所說的“陽黃”類,治療原則以清熱解毒利濕為主。如常用的茵陳蒿湯(茵陳、栀子、大黃),其中茵陳含葉酸,對於肝有好處,茵陳主要新增膽汁分泌,有退黃作用;栀子有利膽作用,可降血中膽紅素;大黃有促進腸蠕動,不利糞(尿)膽素原的重吸收,而减少肝腸迴圈。

資料標籤:
本文標題: 陽黃病證簡述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4400567224715
相关資料
急黃的病因與中醫辨證
急黃病是指因溫熱毒邪深重,燔灼營血所致。發病原因由於廣範圍的肝細胞壞死或急遽嚴重的肝功能破壞所致的兇險的臨床綜合征,是一切肝臟疾病重症化的共同結局。其發病機理錯綜複雜,臨床表現變化多端,治療難度極大。中醫辨證熱毒與血淤互結隋巢元方《諸病源候
標籤: 中醫
脾胃虛弱型萎黃
《素問》雲:陽明經終者,口目動作,善驚妄言,色黃。
標籤: 脾胃虛弱 萎黃
陰虧燥盛型萎黃
出處:《證治准繩雜病》第五册(卷)雜門(門)原文:幹黃,燥也,小便自利,四肢不沉重,渴而引飲,栀子柏皮湯。
標籤: 萎黃
萎黃病證簡介
皮膚色黃枯槁不澤。見《證治心得》。多屬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的虛證。常兼神疲倦怠,語言低微,畏冷便溏,脈形無力等證。治宜培補脾胃,補養氣血。因蟲積引起者,則當驅蟲消積,再予補益。本證多見於貧血等慢性病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