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寒兼燥型咳嗽

用藥當以溫而不燥,潤而不凉為原則,方取杏蘇散加减。藥用蘇葉、杏仁、前胡辛以宣散;紫菀、款冬花、百部、甘草溫潤止咳。若惡寒甚,無汗,可配荊芥、防風以解錶發汗。

治療方法:杏蘇散加减。

病因病機:另有凉燥證,乃燥證與風寒並見

證候表現:表現乾咳少痰或無痰,咽幹鼻燥,兼有惡寒發熱,頭痛無汗,舌苔薄白而幹等症

治則治法:用藥當以溫而不燥,潤而不凉為原則

方用:杏蘇散加减

出處:《中醫內科學》・第一章肺系病證(卷)・第二節咳嗽(篇)

原文:另有凉燥證,乃燥證與風寒並見,表現乾咳少痰或無痰,咽幹鼻燥,兼有惡寒發熱,頭痛無汗,舌苔薄白而幹等症。用藥當以溫而不燥,潤而不凉為原則,方取杏蘇散加减。藥用蘇葉、杏仁、前胡辛以宣散;紫菀、款冬花、百部、甘草溫潤止咳。若惡寒甚,無汗,可配荊芥、防風以解錶發汗。

資料標籤: 風寒
本文標題: 風寒兼燥型咳嗽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4399817616389
相关資料
咳嗽的辨證論治
內傷咳嗽,多為久病,常反復發作,病程長,可伴見它髒見證。咳嗽的治療應分清邪正虛實。咳嗽是人體祛邪外達的一種病理表現,治療决不能單純見咳止咳,必須按照不同的病因分別處理。
標籤: 呼吸道疾病 辨證論治 荊芥 養生 痰濕
痰熱壅肺型喘病
加减:身熱甚者,加石膏(先煎)30g,知母12g以清肺熱;痰多黏稠者,加海蛤粉(沖服)9g,枇杷葉9g以清化痰熱;痰湧便秘,喘不能臥者,加葶藶子(包煎)9g,大黃(後下)6g,芒硝(沖服)6g以滌痰通腑。
標籤:
腎虛型喘病
桂枝9g,附子(先煎)10g,熟地黃9g,山藥12g,牡丹皮9g,澤瀉9g,山茱萸15g,茯苓10g,黨參9g,蛤蚧尾3g。
標籤: 腎虛
肺腎氣虛型喘病
冬蟲夏草(單煎)1.5g,五味子9g,丹參9g,茯苓12g,山茱萸9g,淫羊藿9g,枸杞子12g。加减:動則喘甚者,可加蛤蚧粉(沖服)3g;常感臍腹不適者,加服參蛤散。
標籤: 腎氣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