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改變以幼紅細胞系列最顯著,具特徵性,稱巨幼紅細胞系列。巨幼紅細胞形態巨大,核染質疏鬆,呈點網狀結構。巨原紅細胞核仁大而藍,巨晚幼紅細胞核染質濃集差,核常靠邊緣可呈分葉狀,漿內充滿血紅蛋白。成熟紅細胞巨大而厚,常呈卵圓形,缺乏中心蒼白區,並伴大小不等、嗜多色性或含有嗜鹼性點彩、卡波氏環或豪-膠小體等。
巨型改變也見於粒和巨核細胞系列,尤以晚幼粒細胞為突出。晚幼粒和杆狀核粒細胞形態巨大,核形腫大,畸形,核染質疏鬆,胞質中顆粒較粗,稱巨晚幼粒和巨杆狀核粒細胞。分葉核分葉過多,常在5葉以上,甚至達16葉,稱巨多葉核粒細胞。巨核細胞體積也增大,核分葉過多,並且核間可不相連接。血小板生成障礙,可見巨大和形態不規則的血小板。
骨髓呈增生象,但血象為全血細胞减少,其主要病理生理改變為無效性紅細胞、粒細胞和血小板生成,稱為髓內溶血。巨幼細胞和大型紅細胞的生存期均較正常為短,可出現血清膽紅素增高、結合珠蛋白降低、乳酸脫氫酶增高,特別是LDH1和LDH2(來自幼紅細胞)增高。血清溶菌酶增高反映幼粒細胞的破壞。
維他命B12還參與神經組織的代謝。維他命B12缺乏,蛋氨酸合成减少,後者導致膽鹼和含磷脂的膽鹼合成障礙,並且由於腺甙鈷胺缺乏,導致大量甲基丙二醯輔酶A及其前身丙醯輔酶A的堆積。合成异常脂肪酸進入神經脂質,從而導致脫髓鞘病變,軸突變性,最後可導致神經原細胞死亡。神經系統可累及周圍神經、脊髓後側索及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