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斑疹傷寒的病理變化

血管外膜有漿細胞、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浸潤,因而血管周圍出現具一定特徵性的粟粒形“斑疹傷寒結節”或肉芽腫。除斑疹傷寒結節外,本病以全身毒血症症狀為其早期表現,而無特徵性的病理變化,常見者有支氣管肺炎、腦膜腦炎、蛛網膜微小出血、肝腎濁腫等。

流行性斑疹傷寒(epidemictyphus)又稱虱傳斑疹傷寒(lousebornetyphus),是普氏立克次體(Rickettsiaprowazekii)通過人虱為媒介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其臨床特徵為急性起病,持續高熱,特殊皮疹及明顯的中樞神經系統症狀。

在立克次病中,本病和落磯山斑點熱的小血管病變一般較著,呈增生性、血栓性或壞死性。血管內皮細胞大量增生,形成血栓,血管壁有節段性或圓形壞死。血管外膜有漿細胞、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浸潤,因而血管周圍出現具一定特徵性的粟粒形“斑疹傷寒結節”或肉芽腫。此種病變遍佈全身,尤以皮膚的真皮、心肌、腦、腦膜、睾丸間質、腎、腎上腺、肝、肺泡壁等處較著,引起了臨床上各種相應症狀,如皮疹、心血管功能紊亂、神志改變、腦膜刺激征、肝功能損害、肺炎、休克等。

中樞神經系中以大腦灰質、小腦、延髓、基底節、腦橋、脊髓等部分的損害占重要地位,其嚴重性和彌漫性致使患者的神經精神症狀在體溫下降後仍可延續多時。

除斑疹傷寒結節外,本病以全身毒血症症狀為其早期表現,而無特徵性的病理變化,常見者有支氣管肺炎、腦膜腦炎、蛛網膜微小出血、肝腎濁腫等。脾呈急性腫大,網狀內皮細胞、淋巴母細胞、淋巴細胞和漿細胞均見增生。腎上腺有出血、水腫和實質細胞退行性變。

資料標籤: 斑疹傷寒
本文標題: 流行性斑疹傷寒的病理變化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4380045524501
相关資料
流行性斑疹傷寒的常識與診治方法
流行性斑疹傷寒乃普氏立克次體所致的急性傳染病。臨床特點為稽留熱、頭痛、皮疹和中樞神經系症狀,病程約2-3周。復發型斑疹傷寒也稱BrilIZinsser病,為流行性斑疹傷寒的遠期復發。氯黴素和四環素對流行性斑疹傷寒有特效,但僅能抑制立克次體的
標籤: 斑疹傷寒 健康 特异性 養生
流行性斑疹傷寒的診斷注意事項
雙份血清IgG有4倍以上增高可確定診斷;單份血清間接免疫螢光抗體滴度≥1:128强烈提示診斷;這些試驗的特异性為100%。單份血清的IgG陽性僅提示既往感染過並持續存在的免疫狀態。流行性斑疹傷寒需與以下疾病進行鑒別診斷:傷寒、鉤端螺旋體病、
標籤: 斑疹傷寒
流行性斑疹傷寒的病原學檢查
病原體分離一般很少用於常規診斷,通常只是為了供進一步研究需要。亦可將豚鼠腦、腎上腺、脾等組織製成懸液接種雞胚卵黃囊分離立克次體。接種前應采血,進行血清學試驗以確定有無隱性感染以及作為接種感染後的對照。
標籤: 斑疹傷寒
流行性斑疹傷寒的發病機制及臨床表現
立克次體不產生外毒素,死亡釋放少量的內毒素。病程第2周產生變態反應,使血管病變進一步加重。立克次體偶可長期潜伏于單棱巨噬細胞內,當機體免疫力降低時引起復發,稱為復發性斑疹傷寒,亦稱為Brill-Zinsser病。部分患者有中毒性心肌炎,嚴重
標籤: 斑疹傷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