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的拔罐療法

蕁麻疹又稱“風疹塊”,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此病常永續數小時或數十小時,消退後不留痕跡。急性發作者數小時至數天可愈,慢性患者可反復發作數月甚至數年。現代醫學認為,吃魚、蝦、海鮮等食物;或接觸化學物質、粉塵;或蚊蟲叮咬、日光暴曬、寒風刺激;或精神緊張等諸多因素,皆可引發此病。一般分為風熱、血虛2型。

蕁麻疹又稱“風疹塊”,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臨床表現為:皮膚出現紅色或白色風團塊,大小不一,小如芝麻,大如蠶豆,扁平凸起,時隱時現,奇癢難忍,如蟲行皮中,灼熱,抓瘙後增大增多,融合成不規則形狀。此病常永續數小時或數十小時,消退後不留痕跡。急性發作者數小時至數天可愈,慢性患者可反復發作數月甚至數年。現代醫學認為,吃魚、蝦、海鮮等食物;或接觸化學物質、粉塵;或蚊蟲叮咬、日光暴曬、寒風刺激;或精神緊張等諸多因素,皆可引發此病。一般分為風熱、血虛2型。

一、風熱

(一)症狀

發病急,風團色紅,灼熱劇癢;兼見發熱、惡寒、咽喉腫痛、心煩口渴、胸悶腹痛、噁心欲吐。

(二)治法

(1)選穴大椎、風門、肺俞、膈俞、曲池、神闕、血海。

(2)定位大椎:在背部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見圖6-1-1)。

風門:在背部,當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大椎穴往下推2個椎骨,其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見圖6-1-1]。

肺俞:在背部,當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大椎穴往下推3個椎骨,即為第3胸椎,其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見圖6-1-1]。

膈俞:在背部,當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由平雙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其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見圖5-2-1]。

曲池:在肘橫紋的外側端,屈肘時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仰掌屈肘成45°,肘關節橈側,肘橫紋頭為取穴部位,見圖3-4-1)。

神闕:在腹中部,臍中央(見圖2-1-15)。

血海: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坐位,屈膝成90°,醫者立於患者對面,用左手掌心對準右髕骨中央,手掌伏於其膝蓋上,拇指尖所指處為取穴部位,見圖2-19-3)。

(3)拔罐方法閃罐法、刺絡拔罐法。神闕穴用閃罐法。大椎、曲池兩穴用梅花針輕叩刺,以皮膚微微出血為度,之後拔罐,以有較多血點冒出皮膚為度。餘穴用單純拔罐法,留罐10分鐘,每日1次,3次為1療程。

二、血虛

(一)症狀

皮疹反復發作,遷延日久,午後或夜間加劇,神疲乏力,不思飲食,睡眠差,口幹不思飲,手足心熱。

(二)治法

(1)選穴風門、脾俞、胃俞、神闕、血海、足三裡。

(2)定位風門:見前。

脾俞:在背部,當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與肚臍中相對應處即為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3個椎體,即為第11胸椎,其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見圖6-2-1]。

圖6-2-1風門、脾俞、胃俞

圖6-2-1風門、脾俞、胃俞

胃俞:在背部,當第1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與肚臍中相對應處即為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2個椎體,即為第12胸椎,其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見圖6-2-1]。

 神闕:見前。

血海:見前。

足三裡: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站位,用同側手張開虎口圍住髕骨上外緣,餘4指向下,中指尖處為取穴部位,見圖2-20-4)。

(3)拔罐方法閃罐法、灸罐法。神闕穴用閃罐法。餘穴用艾條行溫和灸,以皮膚感覺溫熱、舒適為度,後留罐l0分鐘,每日1次,3次為1療程。

三、注意事項

(1)本病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病原很難找到,對某些慢性蕁麻疹較難根治,避免接觸過敏原,並積極查治可能引發本病的原發病證。

(2)在治療期間忌食魚蝦、海鮮等食品,多吃新鮮蔬菜和瓜果,多飲綠茶,保持排便暢通。

(3)如急性發作,並伴有呼吸困難(合併過敏性哮喘)、腹痛、腹瀉等症狀時,應及時採取中西醫藥物綜合療法治療,以免發生窒息、危及生命。

四、病例

吳某,男性,34歲。皮膚奇癢1年餘,伴有神疲倦怠,夜眠欠安。胸腹部及四肢均見豆瓣大之紅色丘疹,舌淡紅,苔薄白,脈沉緩無力,診斷為慢性蕁麻疹。穴取足三裏、脾俞、胃俞、血海、風門,採取灸罐法,用艾條對上述各穴行溫和灸,以皮膚感覺溫熱、舒適為度,後留罐10分鐘,每日1次,3次為1療程。治療1療程後,症狀明顯好轉,繼續治療2療程,諸症悉愈,隨訪1年未見復發。

本文標題: 蕁麻疹的拔罐療法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4350306666469
相关資料
痤瘡的拔罐療法
痤瘡是青春期常見的皮脂腺疾病,因青春期性腺成熟、睾丸酮分泌新增、皮脂腺代謝旺盛、排泄增多,過多的皮脂堵塞毛囊口,經細菌感染而引發炎症所致。本病也可因過食脂肪、糖類、消化不良等因素而引發。在青春期過後,約30歲大多可自然痊癒。一般分為肺經蘊熱
標籤: 青春痘 拔火罐 曲池 合穀 健康 養生
產後缺乳的拔罐療法
產後缺乳是指婦女產後乳汁分泌量少或無,不能滿足嬰兒的需要。現代醫學認為,產後缺乳與孕前、孕期乳腺發育不良,或產婦體質虛弱,或分娩出血過多,或哺乳方法不對,或產婦過度疲勞,或產後情志失調等因素有關。一般分為氣血虛弱、肝鬱氣滯2型。產後乳汁少甚
標籤: 拔火罐 產後護理 胸椎 肩井 健康
產後腹痛的拔罐療法
產婦在分娩後由於子宮收縮而引起的腹痛叫做產後腹痛。臨床症狀是產後1~2天出現腹痛,3~4天自行消失。重症患者持續時間較長,哺乳時腹痛明顯,同時子宮變硬,惡露新增。一般分為血虛、血瘀2型。產後小腹隱隱作痛,喜按喜揉,惡露量較少,舌淡質稀。如子
標籤: 拔火罐 產後護理 中極 三陰交 小腹痛
子宮脫垂的拔罐療法
子宮脫垂是指子宮從正常位置沿陰道下滑至陰道外口,甚至全部脫出陰道外的一種婦科疾病。此病多因產育過多,產道及附近組織過度鬆弛;或在分娩過程中,宮頸及子宮內的韌帶損傷;或分娩後支持組織未能及時恢復正常所引起。一般分為氣虛、腎虛2型。
標籤: 拔火罐 百會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