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拔罐如何操作

仔細檢查病人,以確定是否適應症,有無禁忌。根據病情,確定處方。對患者說明施術過程,解除其恐懼心理,增强其治療信心。溫罐時要注意只烤烘底部,不可烤其口部,以防過熱造成燙傷。溫罐時間,以罐子不凉和皮膚溫度相等,或稍高於體溫為宜。

1.拔罐前準備:

(1)仔細檢查病人,以確定是否適應症,有無禁忌。根據病情,確定處方。

(2)檢查應用的藥品、器材是否齊備,然後一一擦淨,按次序排置好。

(3)對患者說明施術過程,解除其恐懼心理,增强其治療信心。

2.患者體位:病人的體位正確與否,關係著拔罐的效果。正確體應使病人感到舒適,肌肉能够放鬆,施術部位可以充分暴露。一般採用的體位有以下幾種

(1)仰臥比特:適於前額、胸、腹及上下肢前面。

(2)俯臥比特:適於腰、背、臀部及上下肢後面。

(3)側臥比特:適於側頭、面部、側胸、髖部及膝部。

(4)俯伏坐位及坐位:適於項部、背部、上肢及膝部。

3.選罐:根據部位的面積大小,患者體質强弱、以及病情而選用大小適宜的火罐或竹罐及其它罐具等。

4.擦洗消毒:在選好的治療部位上,先用毛巾浸開水洗淨患部,再以幹紗布擦乾,為防止發生燙傷,一般不用酒精或碘酒消毒。如因治療需要,必須在有毛髮的地方或毛髮附近拔罐時,為防止引火燒傷皮膚或造成感染,應行剃毛。

5.溫罐:冬季或深秋、初春、天氣寒冷、拔罐前為避免患者有寒冷感,可預先將罐放在火上燎烤。溫罐時要注意只烤烘底部,不可烤其口部,以防過熱造成燙傷。溫罐時間,以罐子不凉和皮膚溫度相等,或稍高於體溫為宜。

6.施術:首先將選好的部位顯露出來,術者靠近患者身邊,順手(或左或右手)執罐按不同方法扣上。一般有兩種排序:

(1)密排法:罐與罐之間的距離不超過1寸。用於身體強壯且有疼痛症狀者。有鎮靜,止痛消炎之功,又稱“刺激法”。

(2)疏排法:罐與罐之間的距離相隔1--2寸。用於身體衰弱、肢體麻木、酸軟無力者。又稱“弱刺激法”。

7.詢問:火罐拔上後,應不斷詢問患者有何感覺(假如用玻璃罐,還要觀察罐內皮膚反應情况),如果罐吸力過大,產生疼痛即應放入少量空氣。方法是用左手拿住罐體稍傾斜,以右手指按壓對側的皮膚,使之形成一微小的空隙,使空氣徐徐進入,到一定程度時停止放氣,重新扣好。拔罐後病人如感到吸著無力,可起下來再拔1次。

8.拔罐時間:大罐吸力强,1次可拔5--10分鐘,小罐吸力弱,1次可拔10--15分鐘。此外還應根據患者的年齡、體質、病情、病程以及拔罐的施術部位而靈活掌握。

9.拔罐次數:每日或隔日1次,一般10次為1療程,中間休息3--5日。

資料標籤: 拔火罐 中醫 健康 養生
本文標題: 中醫拔罐如何操作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4350224605175
相关資料
拔罐療法的中西醫機理
中醫認為拔罐可以開泄腠理、扶正祛邪。疾病是由致病因素引起機體陰陽的偏盛偏衰,人體氣機升降失常,臟腑氣血功能紊亂所致。西醫認為,拔罐內壓對局部部位的吸拔,能加速血液及淋巴液迴圈,促進胃腸蠕動,改善消化功能,促進。
標籤: 拔火罐 中醫
拔罐中的常見情况及處理
青紫及發紅部位往往病情較重,瘀阻較重。有時這些部位並非是疼痛最重的部位,只要堅持在原處拔罐,青紫就會慢慢消退,疾病也能治癒。發泡後可用消毒針灸針將較大的泡刺破,放出其中的液體。現在拔罐發泡已經證明局部有病,所以更應該在發泡處繼續拔罐以抽吸出
標籤: 拔火罐
什麼是搖罐和轉罐
搖罐法是在坐罐基礎上,均勻而有節奏的搖動吸拔在皮膚上的罐體,使患者更為放鬆,有不同程度的舒適感。因均勻搖動,對穴位反復牽拉,新增了刺激量。凡可行坐罐處,皆可視需要施用搖罐。搖罐的具體操作:罐體吸拔穴位或陽性點,用手輕按罐底,先順時針方向再逆
標籤: 穴位 健康
國醫大師石學敏談罐療
在這種情況下,怎樣使罐療更好、更快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石學敏教授,介紹了關於罐療的歷史發展、在治療已病未病上的作用、現時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石學敏指出,進一步發揮罐療在治已病、治未病中的作用,標準化至關重要。
標籤: 石學敏 國醫大師 中醫 治未病 養生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