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痛鉤針療法

足跟一側或兩側疼痛,不紅不腫,行走不便,又稱脚跟痛。是由於足跟的骨質、關節、滑囊、筋膜等處病變引起的疾病。足跟痛鉤針療法二部位:太溪、申脈、照海、昆侖、絕骨(圖一)。

足跟一側或兩側疼痛,不紅不腫,行走不便,又稱脚跟痛。是由於足跟的骨質、關節、滑囊、筋膜等處病變引起的疾病。常見的為拓筋膜炎,往往發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長期、慢性輕傷引起,表現為距筋膜纖維斷裂等,在跟骨下方偏內側的筋膜附著處有長骨刺及壓痛,側比特X線片顯示跟骨骨刺。

足跟痛鉤針療法一

部位:局部壓痛點。

操作規程:首先判斷患者是單足還是雙足發病,然後在足跟部按壓找准局部壓痛點,用標記筆在壓痛點常規消毒,使用5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潑尼松龍注射液1ml(25mg)、2%、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2ml,對準壓痛點快速刺入至跟骨骨面後,回抽無血緩慢注入藥液,然後用鋒鉤針沿注射針孔進針至跟骨骨面鉤割2~3下出針,最後用小火罐拔在鋒鉤針鉤割的痛點上(拔火罐前火罐周圍塗少許凡士林),以局部拔出瘀血為度,起罐後用消毒棉球擦淨瘀血,再用OK繃貼在鋒鉤針鉤割的針孔上,24小時內針孔處勿沾水。

操作間隔:治療1次未愈者,半月後治療第2次。

足跟痛鉤針療法二

部位:太溪、申脈、照海、昆侖、絕骨(圖一)。

操作規程:患者俯臥比特,充分暴露患處,局部常規消毒,左手示指作指切壓手,右手持消毒後的鉤針,快速刺入皮下,太溪、昆侖(交替使用)鉤針施彈撥加震顫法;申脈、照海施推刮加震顫法;絕骨施點刺加鉤拉,力求針感向足跟方向放散。術後,按進針方向倒退出針,針眼處覆以OK繃。

操作間隔:每週治療2次,連續治療5次。

資料標籤: 足跟痛
本文標題: 足跟痛鉤針療法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4348662118271
相关資料
痛風鉤針療法
痛風常伴腹型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壓、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等表現。痛風的發生與性別和年齡相關,多見於中老年人,約占90%,發病高峰年齡為40~50歲,男女比例約為20:1。術畢敷OK繃,囑患者3天內减少活動,治療部位48小時內不沾水,多飲水,
標籤: 痛風
中風後肩痛鉤針療法
中風病,相當於現代醫學的腦血管意外,具有高度致殘率,中風是現時世界上第一致殘、第三致死的原因之一。囙此,積極治療中風後肩痛,對上肢功能的恢復及生活質量的提高有重要意義。根據症狀緩解情况15天后酌情治療第2次。
標籤:
坐骨神經痛鉤針療法
坐骨神經痛是指坐骨神經通路及其分佈的疼痛,即在臀部、大腿後側、小腿後外側和足外側的疼痛。若疼痛反復發作,日久全出現患側下肢肌肉萎縮或出現跋行。坐骨神經痛,屬於中醫“痹證”、“腰腿痛”範疇,在體內各種神經痛中居於首位,但坐骨神經痛只是疾病的一
標籤: 坐骨痛
急性腰扭傷鉤針療法
急性腰扭傷是腰部肌肉、韌帶、關節襄、筋膜等的急性損傷,可為部分撕裂或完全斷裂,為青壯年體力勞動者的常見損傷。以腰部不適或腰部持續性劇痛,不能行走和翻身,咳嗽、呼吸等腹部用力活動使疼痛加重等為主要表現的腰部肌肉、韌帶、筋膜、小關節突等組織急性
標籤: 急性腰扭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