髕下脂肪墊損傷鉤針療法

醫者在髕骨下緣和脛骨粗隆之間的壓痛點上做皮膚常規消毒,針尖朝向膝關節腔,針體與皮膚呈45°刺入,達髕韌帶下方,先做縱向鉤割剝離,然後將鉤針提至髕韌帶內面脂肪墊的上面,將針體橫向傾斜,和韌帶平面呈15°角,在髕帶和脂肪墊之間進行鉤割剝離,然後將針提至韌帶下,向相反方向進針,重複上述手法,將髕下韌帶和脂肪墊的另一側剝離開來。

髕下脂肪墊位於髕韌帶下及兩側,膝關節反復挫、碰、扭傷,脂肪墊發生水腫、機化、腫脹和增厚,以膝關節過伸站立時酸痛無力,髕韌帶及兩膝眼的部位腫脹、膨隆、有壓痛等為主要表現。

部位:髕骨下緣和脛骨粗隆之間的壓痛點。

操作規程:患者仰臥,屈曲膝關節,使足掌平穩放於床上。醫者在髕骨下緣和脛骨粗隆之間的壓痛點上做皮膚常規消毒,針尖朝向膝關節腔,針體與皮膚呈45°刺入,達髕韌帶下方,先做縱向鉤割剝離,然後將鉤針提至髕韌帶內面脂肪墊的上面,將針體橫向傾斜,和韌帶平面呈15°角,在髕帶和脂肪墊之間進行鉤割剝離,然後將針提至韌帶下,向相反方向進針,重複上述手法,將髕下韌帶和脂肪墊的另一側剝離開來。最後出針,針孔處敷OK繃。

操作間隔:5~7天治療1次,3次為1個療程,未痊癒者可於1周後行下一療程。

資料標籤:
本文標題: 髕下脂肪墊損傷鉤針療法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4348659438058
相关資料
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鉤針療法
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是指膝關節過度內翻或外翻時,被牽拉的韌帶超出生理負荷而發生撕裂、斷裂等損傷,以膝關節腫脹、疼痛、功能障礙、有壓痛點等為主要表現的疾病。相反,膝或腿部內側受暴力打擊或重壓,使膝過度內收,外側副韌帶可發生部分或完全斷裂,在嚴重
標籤: 韌帶 膝關節
下肢靜脈曲張鉤針療法
下肢靜脈曲張是一種常見疾病,尤其多見於從事持久體力勞動或站立工作的人員。下肢靜脈曲張不僅產生肢體酸脹、乏力、沉重等症狀,如病程繼續進展,尤其是當交通靜脈瓣膜破壞後,可出現輕度腫脹和足靴區皮膚營養性變化,包括皮膚萎縮、脫屑、瘙癢、色素沉著、皮
標籤:
足跟痛鉤針療法
足跟一側或兩側疼痛,不紅不腫,行走不便,又稱脚跟痛。是由於足跟的骨質、關節、滑囊、筋膜等處病變引起的疾病。足跟痛鉤針療法二部位:太溪、申脈、照海、昆侖、絕骨(圖一)。
標籤: 足跟痛
痛風鉤針療法
痛風常伴腹型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壓、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等表現。痛風的發生與性別和年齡相關,多見於中老年人,約占90%,發病高峰年齡為40~50歲,男女比例約為20:1。術畢敷OK繃,囑患者3天內减少活動,治療部位48小時內不沾水,多飲水,
標籤: 痛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