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潰瘍飛針療法

消化性潰瘍飛針療法一刺激部位:上腹中線,上腹側1線,背部刺激區下胸段,雙側頰內黏膜的白斑。消化性潰瘍飛針療法二刺激部位:上腹部刺激區,背側1線下胸段,背側2線下胸段,足陽明線。

消化性潰瘍是指胃腸道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而形成的慢性潰瘍,根據發生的部位主要包括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兩類,前者多見於中老年,後者以青壯年為多。本病發病有季節性,多見於秋冬和冬春之交。

本病臨床表現為節律性上腹痛,週期性發作,伴有吞酸、反酸等症狀,與“胃瘍”相類似,可歸屬於中醫學“胃脘痛”、“反酸”等範疇。

中醫學認為多種因素可導致本病,常與脾胃虛弱、飲食失節、情志所傷等因素相關。其病機多因虛而致病,起病緩慢,反復發作,多因飲食、情志、寒邪等誘發。初起在氣,多為氣滯;久病入血,可兼見血病。病變部位主要在胃,與肝脾關係密切,病性總屬本虛標實,脾胃虛弱是其發病基礎,鬱熱內蒸,迫血妄行,或中陽虛弱,氣不攝血,血溢脈外,可變生嘔血、便血;氣滯血瘀,邪毒鬱結於胃可演變為胃癌。

消化性潰瘍飛針療法一

刺激部位:上腹中線,上腹側1線,背部刺激區下胸段,雙側頰內黏膜的白斑。

胃酸較多加上腹側2線、足太陰經筋膝下至足趾段,腹脹加足厥陰經筋膝下至足趾段、下腹側l線,噁心嘔吐加手厥陰線。

針具選取:圓利針,叢針,餓針。

操作規程:上腹部中線、上腹部側(1、2)線、足太陰經筋、足厥陰經筋、下腹側1線、手厥陰線均用圓利針飛針刺激,背部刺激區用叢針刺激,雙側頰內黏膜的白斑用針劃割。

消化性潰瘍飛針療法二

刺激部位:上腹部刺激區,背側1線下胸段,背側2線下胸段,足陽明線。

中焦虛寒加下腹中線、背中線下胸段和腰中線,肝胃鬱熱加足厥陰經筋膝下至足趾段、內庭,肝氣犯胃加足厥陰經筋膝下至足趾段,胃陰不足加足少陰經筋膝下至足趾段、足陰線,胃絡疲血加膈俞、血海。

針具選取:圓利針,叢針,三棱針。

操作規程:背中線、背側(1、2)線、足陽明線、足陰線、下腹中線、足少陰經筋、足厥陰經筋行圓利針飛針刺激;上腹部刺激區用叢針飛針刺激;內庭、脯俞、血海用三棱針點刺放血。

資料標籤: 消化性潰瘍
本文標題: 消化性潰瘍飛針療法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4348290092614
相关資料
功能性悄化不良飛針療法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脹、早飽、噯氣、食欲缺乏、噁心、嘔吐等上腹不適症狀,且經檢查排除了引起這些症狀的胃腸道、肝膽道及胰腺等器質性疾病的1組臨床綜合征,症狀可持續或反復發作,症狀發作時間每年超過1個月。功能性悄化不良飛針療法一刺
標籤:
膈肌痙攣飛針療法
除單純性隔肌痙攣外,胃腸神經官能症、胃炎、胃擴張、胃癌、肝硬化晚期、腦血管病、尿毒癥、胃或食管術後等亦可引起膈肌痙攣。膈肌痙攣飛針療法一刺激部位:胸中線,上腹中線,背部刺激區第6-9胸椎之間。膈肌痙攣飛針療法二刺激部位:胸部刺激區劍突處,上
標籤:
胃腸痙攣飛針療法
胃腸痙攣是由於胃腸平滑肌突發的一陣陣强烈收縮而引起的劇烈胃痛、腹痛,是臨床常見的急腹症。中醫學認為,本病多由飲食積滯、寒積腸胃或進食生冷、外受風寒、寒性收引,導致胃腸絡脈拘攣,腑氣不通,不通則痛。其病位在胃、腸,病性屬實或虛實夾雜。
標籤:
便秘飛針療法
中醫認為便秘的病位在大腸,系大腸傳導功能失常所致,但與肺、肝、脾、腎關係密切。若氣機失調,津液不足,則傳導失常,腑氣不通,而形成便秘。便秘飛針療法一刺激部位:上、下腹中線,上、下腹側1線,背部刺激區下胸段,雙側頰內黏膜的白斑。便秘飛針療法二
標籤: 經筋 便秘的原因 健康 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