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溪為主穴治落枕

選後溪透合穀穴治療。頸部活動受限,針刺後溪穴1次獲愈,效果顯著。臨床實踐再次證明,落枕針刺後溪穴治療,療效確切。後溪穴為手太陽小腸經穴位,通督脈,單穴針刺後溪,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舒筋止痛,促進頸部血液迴圈,改善功能障礙,確有簡便廉驗之優勢。

枕是指頸部受風寒或睡眠姿勢不良,使頸部一側肌群過度伸展,使患側肌肉痙攣、疼痛、强硬,氣血經絡受阻,頸部活動障礙等所引起來的病證。根據病因及臨床表現不同,辨證分為風寒濕痹、氣滯血瘀、濕熱瘀滯三型。

辨證要點

風寒濕痹頸項惡寒,强硬、疼痛、麻木,頸部轉動困難,局部壓痛,舌質淡紅,舌苔薄白,脈浮緊。

氣滯血瘀頸項脹痛,局部腫脹,頸部轉動困難,舌質淡紅,舌苔薄白,脈細澀。

濕熱瘀滯頸項熱灼感,口渴欲飲,局部脹痛,頸部轉動困難,舌質淡紅,舌苔微黃,脈弦數。

治療要點

治療原則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取穴以督脈、手足三陽經穴為主。

取穴後溪穴,適用於風寒濕痹,濕熱瘀滯,氣滯血瘀證型。

治療方法用毫針治療。

操作方法

實證用瀉法,虛證用補法,或用平補平瀉法。

後溪穴位於小指根部尺側,第五掌指關節尺側後下方凹陷處,握拳時橫紋頭赤白肉際處。取穴時,手微握拳,虎口平放於案頭,後溪穴朝上,用28號3寸不銹鋼毫針,直刺後溪穴,得氣後,實證用瀉法,虛證用補法,虛實夾雜用平補平瀉法撚轉。每10分鐘撚轉1次,一般撚轉3~5次,輕者7次為1個療程,重者15天為1個療程。

病案舉例

驗案1風寒入絡

苗某,男,38歲,1976年4月16日初診。

頸背右側疼痛3天。3天前,發現睡眠姿勢不良,晚上又受風寒,早晨醒來,頸背疼痛,右側為重。說話、抬頭、頸背牽拉作痛,僵直感。西醫診斷:頸肩肌筋膜炎(即落枕)。理療、針灸、熱敷等治療有效,但仍疼痛不適。就診時,頸背畏寒,轉頸疼痛困難,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浮緊。證為風寒濕邪入絡,氣血瘀阻,不通則痛。治宜祛風散寒利濕,通絡止痛。選後溪透合穀穴治療。

找准穴位後,皮膚常規消毒,用28號3寸不銹鋼毫針,平刺左側後溪透合穀穴。酸、脹、麻感,針感强烈。補法撚轉,約1分鐘,頸部疼痛即刻緩解。留針半小時,其中運針2次。治療僅1次,未再復發。隨訪10餘年,一直未反復。

按:本案落枕,轉頸疼痛困難,因睡眠姿勢不良,加受風寒所致。屬太陽小腸經及督脈,風寒濕痹證。後溪穴具有祛風散寒,利濕通絡,止痛之功能,並能促進和改善頸背血液迴圈及功能障礙。

驗案2風寒襲絡

趙某,女,58歲,工人,2010年2月22日初診。

頸背疼痛2天。2天前睡眠姿勢不良,加受風寒所襲,第2天早起即感頸背疼痛發脹,右側為重。西醫診為頸肩肌筋膜炎,中醫為落枕,辨證為睡眠姿勢不良,局部瘀血,絡脈受阻,加受風寒侵襲,故頸背疼痛不已,治療疏風散寒、化瘀通絡,取後溪穴針刺。

皮膚常規消毒,用28號3寸不銹鋼毫針,平刺後溪穴。得氣後,用燒山火補法撚轉,1~2分鐘,頸背有溫熱感,欲出汗,每15分鐘撚轉1次,共4次,隨訪1年一直未再反復。

按:落枕多為風寒所致,本案睡眠姿勢不良,加受風寒,疼痛不已。頸部活動受限,針刺後溪穴1次獲愈,效果顯著。之所以取效,一為循經取穴,頸背又為循經之處;二為寒者溫之,用燒山火補法撚轉。循經取穴,辨證治療,均為關鍵。

驗案3風寒痛痹

賈某,女,32歲,2010年3月26日初診。

頸背疼痛2天。2天前,因受風寒,右側頸背疼痛,夜間增重。頭頸轉動困難、說話受限。舌質淡紅,苔薄白,脈弦緊。證為風寒入絡,氣滯血瘀,不通則痛,治以祛風散寒、化瘀通絡。選左側後溪穴針刺。

皮膚常規消毒,半握拳,用28號3寸不銹鋼毫針,平刺後溪穴並透合穀穴。得氣後,用燒山火補法撚轉,1~2分鐘,頭頸部有溫熱感,頸背疼痛即刻緩解。留針60分鐘,其中運針4次。第二天複診,頸背右側略有不適感,用上方重複治療1次,隨訪半年未復發。

按:本案落枕疼痛,為風寒所致,針刺後溪穴獲愈,用燒山火補法撚轉,取得了針到病除之效果。臨床實踐再次證明,落枕針刺後溪穴治療,療效確切。

驗案4風熱毒邪

蘇某,男,74歲,退休幹部,2009年12月9日初診。

頸背脹疼3天。3天前,受風加情志不遂,發生頸背脹痛。右側為重,熱灼樣脹痛,向後頭部、右耳後、半邊頭部攻竄感,因疼痛夜間不能安眠,夜間口幹重,飲食尚可,兩便調。半月前患面癱,現正治療中。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浮弦數。證為風熱襲絡,氣血瘀阻,不通則痛,治宜祛風散熱,清熱解毒,活血通絡止痛。選後溪穴針刺治療。

後溪穴,皮膚常規消毒,用28號3寸不銹鋼毫針,平刺後溪穴,並透合穀穴,得氣後,用瀉法撚轉,1~2分鐘,頸背疼痛大减,未有攻竄感,熱灼感消失,每15分鐘撚轉1次,留針60分鐘,每日1次,連針3次,頸背疼痛基本緩解,鞏固治療2次,諸症悉除。

按:頸背疼痛,因風熱毒邪侵襲,為風熱痹證,頸背為手太陽小腸經絡循行部位,針刺後溪穴,用瀉法取得較好治療效果,由此可知,後溪穴具有祛風、清熱、通絡、止痛之功效,囙此,對風熱痹證治療效果顯著。

臨證心得

落枕是臨床常見病之一,發病時間短,頸項疼痛顯,刺後溪穴效果甚好。風寒證用燒山火補法撚轉,風熱證用瀉法撚轉,病案驗證,確有針到病除之效果,多為1次獲愈。

後溪穴為手太陽小腸經穴位,通督脈,單穴針刺後溪,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舒筋止痛,促進頸部血液迴圈,改善功能障礙,確有簡便廉驗之優勢。

本文標題: 以後溪為主穴治落枕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4348054602711
相关資料
針刺陽陵泉治膽道蛔蟲
膽絞痛可由腸道蛔蟲鑽入膽管而引起,屬於中醫“膽脹”“腹痛”“蛔厥”等範疇。取坐位或仰臥比特,在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取陽陵泉穴。治宜疏通膽道,清熱利濕。取陽陵泉穴,用2寸28號不銹鋼毫針,快速直刺得氣後,用瀉法撚轉,約1分鐘,右上腹疼痛明顯減
標籤: 陽陵泉 蛔蟲
針刺治療慢性結腸炎
結腸鏡檢查為乙狀結腸炎,服用吡呱酸治療有效。慢性結腸炎急性發作,多屬濕熱下注,用三棱針挑刺大腸俞穴,能够取得較好的療效。大腸俞穴屬於足太陽膀胱經,除治療腰腿風寒濕痹證外,腹痛、腹瀉、便秘也屬於其治療範圍。用挑刺療法治療,效果顯著,强於藥物、
標籤: 慢性結腸炎
單穴治療急性胃炎驗案
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用單穴針刺承漿穴,用瀉法撚轉獲愈,說明承漿穴具有降逆和胃,清熱化瘀,行氣止痛之功,對慢性胃炎復發有較好的治療效果。醫院診斷為急性胃腸炎,輸液治療未效。針刺外關穴,通利三焦,通則不痛,所以是治療急性胃脘疼痛要穴之一。
標籤: 胃炎
單穴治療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是指上腹胃脘急性疼痛為主要特點的病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急性發作,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或十二指腸球炎,胃癌等引起的疼痛,都屬於急性胃脘痛的治療範圍。臨床胃脘疼痛,由於病因、症狀不同,治療方法不一。單穴取穴第一穴:承漿穴,適用於飲食停滯
標籤: 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