滯產的針灸治療

自分娩開始至宮口完全開張為第1產程,在此期間如果子宮收縮不能逐漸增强,使第1產程時間超過24小時,稱為滯產,古稱難產。西醫的產力异常所致的難產可與本病互參。[病因病機]滯產多因產婦氣血虛弱,胞宮收縮無力,或氣滯血瘀所致。屬氣滯血瘀者,氣血運行受阻,胎兒欲娩不出故腹痛劇烈。舌黯紅脈沉實不均為氣滯血瘀之象。

自分娩開始至宮口完全開張為第1產程,在此期間如果子宮收縮不能逐漸增强,使第1產程時間超過24小時,稱為滯產,古稱難產。西醫的產力异常所致的難產可與本病互參。

[病因病機]

滯產多因產婦氣血虛弱,胞宮收縮無力,或氣滯血瘀所致。前者常因體質素虛,正氣不足,或臨盆過早,胞漿早破,耗傷氣血所致;後者多因臨產時過度緊張,或妊娠期間過度安逸,或臨產時感受寒邪以致氣機不利,血流不暢所致。

[辨證論治]

主症:臨產漿水已下,胎兒久久不能娩出,若腹部陣痛减弱,墜脹不甚,下血量多,面色蒼白,神疲氣短,舌淡,脈沉細無力者,為氣血虛弱;若腹痛劇烈,下血量少,精神緊張,胸脘脹悶,舌質黯紅,脈沉實而疾數不勻者,為氣滯血瘀。

分析:屬氣血虛弱者,神疲氣短。舌淡苔薄,脈沉細無力為氣血不足之象。屬氣滯血瘀者,氣血運行受阻,胎兒欲娩不出故腹痛劇烈。瘀血內阻,血不歸經故下血量少。氣滯則胸脘脹悶,精神緊張。舌黯紅脈沉實不均為氣滯血瘀之象。

治則:理氣、調血、下胎。

處方:取足太陰、手陽明經腧穴為主。針用或補或瀉。穴取三陰交、合穀、至陰。

方義:三陰交乃脾經腧穴又為足三陰經之交會穴,合穀為手陽明經原穴,兩穴相配補合穀,瀉三陰交補氣調血以致胎下;至陰引產下行,為催產之經驗用穴。

隨證選穴:氣血虛弱加足三裡,複溜;氣滯血瘀加太沖,肩井。心悸氣短加內關。

[其他療法]

1.耳針:腰椎、皮質下、內分泌、內生殖器。毫針刺,中等刺激,每隔3~5分鐘撚轉1次,每日一次,每次留針30分鐘。

2.穴位注射:合穀、三陰交。用5%當歸注射液,每穴注射0.5毫升,根據子宮收縮情况間隔15~30分鐘重複1次。

本文標題: 滯產的針灸治療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4347931575451
相关資料
乳少的針灸治療
產婦在哺乳期乳汁甚少或全無。乳汁缺少多由體質虛弱,或分娩失血過多,氣血耗損,致氣血生化之源不足;亦有因產後情志不遂致肝氣鬱滯,乳汁運行不暢。穴取膻中、乳根、少澤。
標籤:
小兒食積的針灸治療
食積是指小兒乳食停聚不化,滯而不消所致的一種胃腸疾患。[病因病機]多因餵養不當,乳食過度,脾胃受損,致使脾胃運化失司,氣機升降失常而成積滯;或因小兒脾胃素虛,一旦飲食稍有不當,則停滯不消而致食積。積滯中焦,氣機不通故煩啼不安。內有積滯,氣機
標籤: 食積
疳積的針灸治療
疳積是全身虛弱的小兒疾病。西醫的小兒營養不良、佝僂病以及慢性腹瀉、腸道寄生蟲病等引起全身衰弱症狀時,可參照本病。[病因病機]脾胃失調是疳積形成的關鍵。若蟲積腹中,脾胃受傷無以化生氣血而成疳積。在治療中可配合捏脊療法,以提高治療效果。
標籤: 疳積
痄腮的針灸治療
痄腮,又名“哈蟆瘟”,是以發熱,耳下腮部腫脹疼痛為特徵的一種急性傳染性疾病。絕大多數可獲終生免疫,也有少數反復發作。腮部腫脹部位,一側或兩側均可發生。熱邪下注鬱滯肝經而致睾丸腫痛或女子出現小腹兩側疼痛。針灸對早期患者療效好。有嚴重併發症者,
標籤: 痄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