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痛的刮痧療法

足跟痛多發於中、老年人,輕者走路、久站才出現疼痛;重者足跟腫脹,不能站立或行走,平臥時亦有持續酸脹或針刺、灼熱樣疼痛,疼痛甚至涉及小腿後側。足跟痛臨床表現為早晨起床後站立時疼痛較重,行走片刻後疼痛減輕,但行走過久後疼痛加重。局部檢查無紅腫,在跟骨跖面的跟骨結節壓痛或可觸及骨性隆起。治療半個月後左足跟痛明顯緩解。

足跟痛多發於中、老年人,輕者走路、久站才出現疼痛;重者足跟腫脹,不能站立或行走,平臥時亦有持續酸脹或針刺、灼熱樣疼痛,疼痛甚至涉及小腿後側。

足跟痛臨床表現為早晨起床後站立時疼痛較重,行走片刻後疼痛減輕,但行走過久後疼痛加重。局部檢查無紅腫,在跟骨跖面的跟骨結節壓痛或可觸及骨性隆起。X線攝片示足跟底部有長骨刺。

一、刮痧治療

(一)症狀

本病多見於中老年,輕者走路、久站才出現疼痛,重者足跟腫脹,不能站立或行走,常伴有腰膝酸軟,神疲倦怠,肢冷等症狀。

(二)治法

(1)選穴昆侖、解溪、申脈、照海、太溪、阿是穴。(見圖3-5-1、圖3-5-2、圖3-5-3)

圖3-5-1圖3-5-2圖3-5-3

(2)定位昆侖:在外踝後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解溪:足背踝關節橫紋中央凹陷處,當拇長伸肌踺與趾長伸肌腱之間。

申脈:在足外側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照海:內髁尖正下方凹陷處。

太溪:內踝後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中點凹陷處。

(3)刮拭順序先刮足內側的照海,再刮昆侖、解溪、太溪、申脈,最後刮阿是穴。

(4)刮拭方法補法。在需刮痧部位塗抹適量刮痧油。先刮足部內側的照海穴,宜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來回刮動,至皮膚發紅、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為止。然後繼續刮拭足部昆侖、解溪、太溪、申脈穴,自上而下來回刮動,至皮膚發紅、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為止。最後刮拭足部阿是穴,出痧為度。

二、病例

李某,女,51歲,因“左足痛30年,左髖部痛1個月”於2006年9月12日來診。行走後加重,雙髖畏風,休息後左足起步困難。診斷為左髖關節炎,左側跟痛症,風濕症。取昆侖、解溪、申脈、照海、太溪、阿是穴,在塗抹刮痧油之後,行刮痧治療,每週2次。治療半個月後左足跟痛明顯緩解。

本文標題: 足跟痛的刮痧療法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4346536576664
相关資料
網球肘的刮痧療法
網球肘是以肘部疼痛、關節活動障礙為主症的疾病,屬“傷筋”範疇,多由慢性勞損所致。“網球肘”也叫肱骨外上髁炎,屬慢性損傷性疾病,是經常握拳伸腕者的常見病。因為這種病是網球運動員最易患的軟組織病變,所以人們把它稱為“網球肘”。網球肘常見於中青年
標籤: 網球肘 刮痧 阿是穴 曲池 手三裡 健康
肩周炎的刮痧療法
肩周炎是指肩關節囊和周圍軟組織的一種退行性、慢性的病理變化。以肩周圍疼痛、活動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其名稱較多,如本病好發於50歲左右患者而稱“五十肩”,因患者局部常畏寒怕冷,且功能活動明顯受限,形同冰冷而固結,故稱“凍結肩”,此外還有漏肩風
標籤: 肩周炎 刮痧療法 三角肌 曲池 健康 養生
落枕的刮痧療法
落枕為單純性肌肉痙攣,一年四季均可發生,是由於睡眠時頸部位置不當,或因負重頸部扭轉或風寒侵襲項背,局部脈絡受損,經氣不調所致。落枕的臨床表現為晨起突感頸後部、上背部疼痛不適,以一側為多,或兩側俱痛,或一側重,一側輕。取大椎、天柱、肩外俞、懸
標籤: 落枕 肩外俞 刮痧療法 健康 大椎 養生
頸椎病的刮痧療法
頸椎病是一種慢性、復發性的中老年疾病,表現為在生理退行性變化過程中,因某些創傷及勞損因素,使頸椎逐漸發生一系列解剖病理變化,從而引起頸神經根椎體周圍軟組織、頸脊髓受刺激或壓迫,出現以頸項、肩臂、肩胛上背、上胸壁及上肢疼痛或麻痛等症狀。
標籤: 頸椎病 刮痧療法 健康 風池 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