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色斑的刮痧療法

面部色斑是發生於面部的淡褐色或褐色斑,為一種常見的色素沉著性皮膚病。本病相當於中醫的“肝斑”、“黧黑斑”,多發於中年婦女。臨床表現為對稱發生於顏面,損害為黃褐色或深褐色片狀色素沉著,邊緣一般明顯,形狀不規則,尤以兩頰、額部、鼻、唇等處多見。日光照射可促發本病或使其加重。面部色斑伴有情志抑鬱或易怒、口苦、口幹便秘。

面部色斑是發生於面部的淡褐色或褐色斑,為一種常見的色素沉著性皮膚病。本病相當於中醫的“肝斑”、“黧黑斑”,多發於中年婦女。

臨床表現為對稱發生於顏面,損害為黃褐色或深褐色片狀色素沉著,邊緣一般明顯,形狀不規則,尤以兩頰、額部、鼻、唇等處多見。多見於女性。日光照射可促發本病或使其加重。呈慢性過程,患者常無自覺症狀。中醫分為肝鬱氣滯、肝腎不足2種類型。

一、肝鬱氣滯

(一)症狀

面部色斑伴有情志抑鬱或易怒、口苦、口幹便秘。

(二)治法

(1)選穴局部病變部位、大椎、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膽俞、脾俞、腎俞、陽陵泉、太沖。(見圖9-1-1、圖9-1-2、圖9-1-3)

(2)定位大椎: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心俞:在背部,當第五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膈俞:在背部,當第七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肝俞:在背部,當第九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膽俞:在背部,當第十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脾俞:在背部,當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腎俞:在腰部,當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陽陵泉: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

太沖:第一、第二蹠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

圖9-1-1圖9-1-2圖9-1-3

(3)刮拭順序先刮局部病變部位,再刮頸部大椎,然後刮背部肺俞至腎俞,刮下肢外側陽陵泉,最後刮太沖。

(4)刮拭方法瀉法。在需刮痧部位塗抹適量刮痧油。先刮面部局部病變部位,因為面部出痧影響美觀,囙此手法要輕柔,以不出痧為度,且面部不需塗抹活血劑,通常用補法,忌用重力大面積刮拭,方向由內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可每天1次。再刮頸後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輕柔,不可用力過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為度。然後刮背部肺俞至腎俞穴,由上至下,一次到位,至皮膚發紅、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為止。最後重刮下肢外側陽陵泉穴和足部太沖穴,用刮板角部,重刮,各30次,出痧。

二、肝腎不足

(一)症狀

面部色斑伴腰膝酸軟,倦怠乏力,手足心熱,夜間加重。

(二)治法

(1)選穴局部病變部位、大椎、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膽俞、脾俞、腎俞、三陰交、太溪。(圖9-1-1、圖9-1-4)

圖9-1-4

(2)定位大椎: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心俞:在背部,當第五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2)定位大椎: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心俞:在背部,當第五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膈俞:在背部,當第七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肝俞:在背部,當第九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膽俞:在背部,當第十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脾俞:在背部,當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腎俞:在腰部,當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三陰交:在內踝尖直上3寸,脛骨後緣。

太溪:內踝後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中點凹陷處。

(3)刮拭順序先點揉頭面部下關、頰車,再刮大椎,然後刮背部肺俞至腎俞穴,最後刮下肢三陰交及太溪穴。

(4)刮拭方法補法。在需刮痧部位塗抹適量刮痧油。先刮面部局部病變部位,因為面部出痧影響美觀,囙此手法要輕柔,以不出痧為度,且面部不需塗抹活血劑,通常用補法,忌用重力大面積刮拭,方向由內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可每天1次。再刮頸後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輕柔,不可用力過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為度。然後刮背部肺俞至腎俞穴,由上至下,一次到位,至皮膚發紅、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為止。最後重刮下肢內側三陰交穴和足部太溪穴,用刮板角部,重刮,各30次,出痧。

三、病例

鄭某,女,32歲。面頰出現黃褐斑4年,4年前妊娠後褐斑一直未退,面頰、鼻部及口唇部均有褐色素沉著。每至月經前,色斑加深,月經後變淺,經西藥白降汞軟膏、維他命類藥物及中藥滋補肝腎藥治療後效果不顯,要求刮痧治療。視其面頰、鼻柱、眉上及口唇部呈黃褐色蝶翼狀斑,面頰與鼻柱表面被有灰垢。伴腰膝酸軟無力,身體贏瘦。舌紅苔少,脈沉細。(1)刮背部:持刮痧板與皮膚呈45°角斜向下,塗活血劑。①督脈:重點刮大椎、靈台、命門;②膀胱經:重點刮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膽俞、脾俞、腎俞。從上至下拉長刮20~30次。(2)辨證循經刮:氣滯血瘀證取肝經、脾經、督脈,重點刮血海、三陰交、太沖、膈俞;肝腎陰虛證取肝經、腎經、任脈、督脈,重點刮太沖、太溪、關元、氣海、肝俞、腎俞、命門。(3)局部刮:前額從前正中線向左右兩邊外刮30下;從人中穴向左右各橫刮;從承漿穴向左右兩邊斜向上到太陽穴;從太陽穴入發際推向耳上方。病變在眼周圍者,睛明一攢竹、魚腰一瞳子骨、太陽穴,輕微按壓刮,黃褐班處可稍加重些。隔日1次,10天為1個療程。第1個療程後色素斑已漸淺,兩個療程後色素斑全部消退,後又刮3次以鞏固療效。

本文標題: 面部色斑的刮痧療法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4346503278128
相关資料
小兒麻痹後遺症的刮痧療法
小兒麻痹後遺證,又稱“脊髓灰質炎後遺症”。多流行於夏秋季節,好發於1~5歲兒童,急性期過後,遺下肌肉癱瘓、萎縮,關節畸形等症,並具有軟、細、凉、畸形等特徵。小兒麻痹後遺症的主要表現為:肢體肌肉萎縮無力、肢體變形、上下肢活動困難、關節不穩定、
標籤: 曲池 健康 手三裡 三陰交
小兒流涎的刮痧療法
小兒流涎俗稱流口水,是嬰幼兒常見的一種症狀。多見於5歲以內的嬰幼兒,少數患兒可因口內潰瘍或出牙而誘發。長期多量唾液外流,會誘發局部濕疹。本症主要以5歲以下嬰幼兒口角常流口水為主症。鄧某,男,3歲。患兒8個月前開始流口水。取大椎、曲池、脾俞、
標籤: 嬰幼兒護理 刮痧 合穀 健康 養生
小兒疳積的刮痧療法
小兒疳積是一種慢性營養缺乏症,又稱蛋白質、熱量不足性營養不良症,多發生在3歲以下的嬰幼兒。其主要原因是由於餵養不當或某些疾病引起的蛋白質或熱量不足所致。營養不良屬於中醫學的“疳積”範圍。患兒體重不增或減輕是營養不良的最初症狀。久病者身高也低
標籤: 疳積 中醫 健康 養生 氣海
小兒高熱的刮痧療法
小兒高熱是指小兒體溫超過38.5℃,四季均可發病。發熱時間超過兩周為長期發熱。小兒體溫超過38.5℃,怕冷,發熱,周身不適,食欲不振,咳嗽,鼻塞流涕,打噴嚏等,嚴重的體溫可達40℃以上,患兒煩躁不安或嗜睡,鼻咽部紅腫,可有扁桃體和頸部淋巴結
標籤: 嬰幼兒護理 體溫 養生 健康 印堂 大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