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氣功的四大養生作用

氣功是我國優秀的文化遺產之一,中醫氣功更是中醫藥學寶庫中的一枝奇葩,具有四五千年的悠久歷史,為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健康保健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疏通經絡,化瘀行滯中醫氣功中的“通”主要是指其具有的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作用,並由此促進健康和治療疾病。

氣功是我國優秀的文化遺產之一,中醫氣功更是中醫藥學寶庫中的一枝奇葩,具有四五千年的悠久歷史,為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健康保健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養生保健和疾病調治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其養生作用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平衡陰陽、調諧身心,補氣益神、強身健體,疏通經絡、化瘀行滯,修性養德、“仁者壽”也。

平衡陰陽,調諧身心

一般地說,平衡陰陽與調諧身心在中醫學中屬兩個不同的範疇,平衡陰陽的實質是調“和”陰陽,調諧身心則是調“和”身心,但因為都具有“和”的特性,故在中醫氣功中具有相似性。中醫學認為,陰陽平衡是人體健康的前提;反之,陰陽失調則是中醫的基本病機之一,它貫穿在一切疾病發生發展的始終。中醫氣功之所以能有養生保健、治病療疾的作用,主要在於它的“三調”操作具有平衡陰陽的效果。無論是調身中的姿勢與動作、調息中的練呼與練吸、調心中的存想與意守,還是“三調合一”中的各種操作,其中都體現或蘊含著陰和陽兩個方面。當人體陰陽出現失衡時,在氣功醫師的指導下,通過練習氣功,可起到平衡陰陽的作用。實驗研究已經證實,氣功調整陰陽的作用,與其對自主神經張力的調整有一定的關係。

所謂身心,就是指人的身體(生理)和心理。只有生理和心理兩方面都健康,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健康。衡量健康的主要標準包括耳聰目明、反應敏捷、動作靈活、心理正常等。氣功練習能够同時調整人體的生理心理狀態,一個直接原因在於氣功操作本身包括“身”“息”和“心”的調整,調身、調息是對人體生理狀態的直接調整,而調心則重在調整人自身的心理狀態。而當人體生理心理都處於健康水准的時候,人也就容易對外界的刺激做出正常的反應,表現為耳聰目明、反應敏捷。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體會,人處於憤怒狀態時,聲調會不自覺地提高、語速也會變快,因而對外界變化的洞察力就會遲鈍。訓練有素的氣功習練者,與一般人比較,具有較高的保持自身身心處於穩定狀態的能力,也自然具有對內外環境更加敏銳的洞察力,能够更早更快地發現細微變化,從而防患於未然,保持人體的健康。持之以恒的氣功練習,能幫助人們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波動,保持心境的安寧和敏銳的感覺能力,因而也能够更好地避開環境變化可能帶給我們的不良影響。所以中醫氣功療法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治未病”方法。

培補正氣,强健身體

補法是中醫臨床最常用的“八法”之一,補有不同的含義,中醫氣功中的“補”主要是指其具有的激發練功者素有功能的作用,並由此促進健康和治療疾病。也正是由於氣功具有補益的作用,故其主要的適應證之一是虛證類病證。

古人認為,精、氣、神是構成人體的三大重要物質,也是人體各部分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和外在表現。人體的氣有五大功能,即推動作用、溫煦作用、防禦作用、化生作用和固攝作用。精與神也是如此,對人體而言,它們各有各的作用。以下三個現象就是“補”的具體體現:一是許多人練功後免疫力提高,即使偶患感冒後,症狀也常較以往輕,病程也比較短。這是氣的防禦作用增强之故,在實驗研究中表現為練功者免疫功能的某些名額的提高。二是練功者在練功過程中所出現的一些共同現象,最常見的如食欲增强、大便正常、體力旺盛等,這是氣的推動作用、化生作用增强之故;實驗研究中心肺功能與骨密度等改變的結果,從傳統理論上講也是“補”的結果。三是一定時間的鍛煉後老年人的身體素質得到明顯改善,表現為心算速度加快、記憶廣度提高、多項智力名額改善等,這是健腦益智的具體體現。

疏通經絡,化瘀行滯

中醫氣功中的“通”主要是指其具有的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作用,並由此促進健康和治療疾病。也正是由於中醫氣功所具有的“通”的作用,故它的主要適應證之一是瘀滯類病證。

“通”有通達、通順、通暢的意思。為了保持健康,人體需要多個方面的“通”,如呼吸的通順、二便的通暢、經絡的通達、氣血的流通、關節活動的自如等,其中尤以通暢經絡、活絡關節對人體健康最為有益。人體的經絡,縱橫交叉分佈於全身,有運行氣血、聯絡上下內外、平衡陰陽等多種作用,與人體的血液迴圈(尤其是微循環)等有著密切的聯系。氣功的“三調”實際就是三種導引――形體導引、吐納導引、意念導引,其綜合結果就是使經絡保持通暢,氣血運行自如。有研究表明,堅持較長時間的氣功鍛煉後,血黏度會明顯降低,毛細血管的形態、開放數等微循環名額會明顯改善,心功能也會明顯增强,其綜合作用的結果是使微循環得到明顯的改善,這對保證人體心腦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應意義重大。氣功中的動功以“動”見長,其對於人體的脊柱及全身幾乎所有的關節,都有不同程度的調節作用,它通過多種方式,如伸展、收縮、旋轉、牽拉等,新增關節的靈活性,從而有利於多種常見病、多發病,如頸椎病、腰腿痛、肩周炎等的預防和康復。

修性養德,“仁者壽”也

從中醫氣功功法的來源來看,其本身就是古人修身養性、追求長生的手段。但不同派別的功法,其修煉的途徑有所差异,如道教特色的功法多從調整呼吸入手、佛教特色的功法多從心理入手等,但殊途同歸。古人修行,固然有追求長生不老的內在動力,但更多在於通過修煉,提高自身修養。由於其出發點在自身內在,其效果也通過改變自身內在而達到,所以修煉中醫氣功的過程,也是潜移默化影響自己內心世界的過程,可以幫助人們具有更好得包容性、更全面的視角、更好的合作精神,不斷充實內心並完善自己的性格。

對於修性養德對人體健康作用,古今賢達均有論述。古之《論語》有“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之論。現代研究證實,行善修德對人體免疫系統的功能具有促進作用,是維護人體健康的“正能量”。同時,修性養德與功法鍛煉之間也具有一定的互為因果關係,即不圖名利、只求健康的練功觀念,能够幫助練功者提升對功法本質的理解、促進鍛煉效果的實現;練功效果的獲得與提升,又能一定程度上幫助練功者性與德的修養,從而促進人的健康。囙此,修性養德是所有氣功鍛煉的前提,並應該貫穿於練功的全過程。

氣功是我國優秀的文化遺產之一,中醫氣功更是中醫藥學寶庫中的一枝奇葩,具有四五千年的悠久歷史,為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健康保健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養生保健和疾病調治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其養生作用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平衡陰陽、調諧身心,補氣益神、強身健體,疏通經絡、化瘀行滯,修性養德、“仁者壽”也。

平衡陰陽,調諧身心

一般地說,平衡陰陽與調諧身心在中醫學中屬兩個不同的範疇,平衡陰陽的實質是調“和”陰陽,調諧身心則是調“和”身心,但因為都具有“和”的特性,故在中醫氣功中具有相似性。中醫學認為,陰陽平衡是人體健康的前提;反之,陰陽失調則是中醫的基本病機之一,它貫穿在一切疾病發生發展的始終。中醫氣功之所以能有養生保健、治病療疾的作用,主要在於它的“三調”操作具有平衡陰陽的效果。無論是調身中的姿勢與動作、調息中的練呼與練吸、調心中的存想與意守,還是“三調合一”中的各種操作,其中都體現或蘊含著陰和陽兩個方面。當人體陰陽出現失衡時,在氣功醫師的指導下,通過練習氣功,可起到平衡陰陽的作用。實驗研究已經證實,氣功調整陰陽的作用,與其對自主神經張力的調整有一定的關係。

所謂身心,就是指人的身體(生理)和心理。只有生理和心理兩方面都健康,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健康。衡量健康的主要標準包括耳聰目明、反應敏捷、動作靈活、心理正常等。氣功練習能够同時調整人體的生理心理狀態,一個直接原因在於氣功操作本身包括“身”“息”和“心”的調整,調身、調息是對人體生理狀態的直接調整,而調心則重在調整人自身的心理狀態。而當人體生理心理都處於健康水准的時候,人也就容易對外界的刺激做出正常的反應,表現為耳聰目明、反應敏捷。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體會,人處於憤怒狀態時,聲調會不自覺地提高、語速也會變快,因而對外界變化的洞察力就會遲鈍。訓練有素的氣功習練者,與一般人比較,具有較高的保持自身身心處於穩定狀態的能力,也自然具有對內外環境更加敏銳的洞察力,能够更早更快地發現細微變化,從而防患於未然,保持人體的健康。持之以恒的氣功練習,能幫助人們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波動,保持心境的安寧和敏銳的感覺能力,因而也能够更好地避開環境變化可能帶給我們的不良影響。所以中醫氣功療法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治未病”方法。

培補正氣,强健身體

補法是中醫臨床最常用的“八法”之一,補有不同的含義,中醫氣功中的“補”主要是指其具有的激發練功者素有功能的作用,並由此促進健康和治療疾病。也正是由於氣功具有補益的作用,故其主要的適應證之一是虛證類病證。

古人認為,精、氣、神是構成人體的三大重要物質,也是人體各部分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和外在表現。人體的氣有五大功能,即推動作用、溫煦作用、防禦作用、化生作用和固攝作用。精與神也是如此,對人體而言,它們各有各的作用。以下三個現象就是“補”的具體體現:一是許多人練功後免疫力提高,即使偶患感冒後,症狀也常較以往輕,病程也比較短。這是氣的防禦作用增强之故,在實驗研究中表現為練功者免疫功能的某些名額的提高。二是練功者在練功過程中所出現的一些共同現象,最常見的如食欲增强、大便正常、體力旺盛等,這是氣的推動作用、化生作用增强之故;實驗研究中心肺功能與骨密度等改變的結果,從傳統理論上講也是“補”的結果。三是一定時間的鍛煉後老年人的身體素質得到明顯改善,表現為心算速度加快、記憶廣度提高、多項智力名額改善等,這是健腦益智的具體體現。

疏通經絡,化瘀行滯

中醫氣功中的“通”主要是指其具有的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作用,並由此促進健康和治療疾病。也正是由於中醫氣功所具有的“通”的作用,故它的主要適應證之一是瘀滯類病證。

“通”有通達、通順、通暢的意思。為了保持健康,人體需要多個方面的“通”,如呼吸的通順、二便的通暢、經絡的通達、氣血的流通、關節活動的自如等,其中尤以通暢經絡、活絡關節對人體健康最為有益。人體的經絡,縱橫交叉分佈於全身,有運行氣血、聯絡上下內外、平衡陰陽等多種作用,與人體的血液迴圈(尤其是微循環)等有著密切的聯系。氣功的“三調”實際就是三種導引――形體導引、吐納導引、意念導引,其綜合結果就是使經絡保持通暢,氣血運行自如。有研究表明,堅持較長時間的氣功鍛煉後,血黏度會明顯降低,毛細血管的形態、開放數等微循環名額會明顯改善,心功能也會明顯增强,其綜合作用的結果是使微循環得到明顯的改善,這對保證人體心腦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應意義重大。氣功中的動功以“動”見長,其對於人體的脊柱及全身幾乎所有的關節,都有不同程度的調節作用,它通過多種方式,如伸展、收縮、旋轉、牽拉等,新增關節的靈活性,從而有利於多種常見病、多發病,如頸椎病、腰腿痛、肩周炎等的預防和康復。

修性養德,“仁者壽”也

從中醫氣功功法的來源來看,其本身就是古人修身養性、追求長生的手段。但不同派別的功法,其修煉的途徑有所差异,如道教特色的功法多從調整呼吸入手、佛教特色的功法多從心理入手等,但殊途同歸。古人修行,固然有追求長生不老的內在動力,但更多在於通過修煉,提高自身修養。由於其出發點在自身內在,其效果也通過改變自身內在而達到,所以修煉中醫氣功的過程,也是潜移默化影響自己內心世界的過程,可以幫助人們具有更好得包容性、更全面的視角、更好的合作精神,不斷充實內心並完善自己的性格。

對於修性養德對人體健康作用,古今賢達均有論述。古之《論語》有“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之論。現代研究證實,行善修德對人體免疫系統的功能具有促進作用,是維護人體健康的“正能量”。同時,修性養德與功法鍛煉之間也具有一定的互為因果關係,即不圖名利、只求健康的練功觀念,能够幫助練功者提升對功法本質的理解、促進鍛煉效果的實現;練功效果的獲得與提升,又能一定程度上幫助練功者性與德的修養,從而促進人的健康。囙此,修性養德是所有氣功鍛煉的前提,並應該貫穿於練功的全過程。

資料標籤: 中醫 氣功
本文標題: 中醫氣功的四大養生作用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4346262450794
相关資料
前列腺增生症的氣功療法
太湖氣功①預備式:兩腳分開,與肩向寬,兩腳尖偏向前外方。兩手在背後腰椎部握緊,自然呼吸,儘量向左右拖拉,一般拖拉15~20次。兩上肢外勞宮穴背於腰部,對準腎俞穴。每3次呼吸的末了一個呼吸的時間延長1~2倍,運氣調息時配合上肢劃水及下肢蹬水各
標籤: 氣功
兩種氣功鍛煉治未病
氣功通過運動四肢、軀體可促使經絡暢通,並運用呼吸、意念調節氣血運行,從而達到减肥、美膚,進而預防多種疾病的效果,囙此,氣功在中醫“治未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動功通過舒筋活絡使氣血得以暢行無阻,靜功通過意識誘導呼吸將真氣聚集丹田,使之運行全身,
標籤: 氣功 治未病 健康
癌症患者可多練太極拳
太極拳是我國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創造和逐漸發展起來的一個優秀拳種,是武術項目的精華。練習太極拳能够增強體質已廣為人知,堅持太極拳鍛煉可以治療某些疾病亦有報導。癌症患者的初期康復鍛煉,是在放化療後人體極度虛弱的情况下開始起步的,不能疲勞過度
標籤: 癌症 太極拳 癌症復發 養生 健康
怎樣辨證練氣功
中醫理論的兩個重要特點是整體觀念和辨證施治。這兩個特點也體現在氣功治療中。精神與形體同練,以及氣功對形體的作用也不是單純地體現在身體的一個部分、一個內臟、一個系統,而是對全身各系統組織都有影響,這些是我們所熟知的氣功對人體的整體作用。根據患
標籤: 氣功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