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成亮

葉成亮,男,原籍四川省大邑縣,1935年3月出生於中醫針灸世家,酷愛針灸,隨父臨證。對痼疾頑症,葉氏還主張善後收功,常囑其調情志,慎起居,適寒熱等調攝,以防復發。葉氏最重隨證立法,臨證每針藥並施。總之,強調辨病與辨證論治,突出調肝健脾,善於養陰清熱,主張針藥並用,重視胃氣為本,而後善後收功,是葉氏學術思想的主要特點。

葉成亮,男,原籍四川省大邑縣,1935年3月出生於中醫針灸世家,酷愛針灸,隨父臨證。1955年考入北京醫科大學醫療系深造,後於1962年在北京中醫學院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結業,分配在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針灸科隨父應診,著有《針灸名醫葉心清》,並參與整理《葉心清醫案選》中醫古籍出版社出版。1978年調入中國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任針灸科主任、副主任醫師。葉氏從醫30餘年,精通中西醫理論,擅長中醫針灸、神經內科等科,尤以針藥並用為其特長,著有《現代實用針灸手册》(30萬字,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等書。近年發表學術論文5篇。非常重視人才的培養和針灸在世界的影響,曾給中國培黎大學針灸學院、西學中、針灸培訓班的學習授課,培養臨床研究生,帶教國外進修生等。自1987年以來,曾先後應邀赴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泰國、日本講學、指導。現任中國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針灸科主任、副教授,中國培黎大學針灸學院名譽院長,美國國際針灸學院教授。

臨床經驗及學術思想:在臨床中十分強調辨證論治,認為辨證是論治的前提。針灸辨證,更須辨經,即辨清證屬何經,然後取穴配穴才有依據。是“治病必求其本”的一個原則性問題。辨經之法,首先對經絡、症候要熟悉,然後才能在臨證時有目的地對有關經脈循行部位和穴位進行檢查。檢查之法,包括“審切循捫按”等,內容有疼痛或麻木的部位,出現血絡、腫脹、凹陷,溫度,深淺感覺等情况,脈之盛衰,有關經穴壓痛和皮下結節,條索狀物等。曾收治坐骨神經痛患者數百例,其中絕大部分繼發於增生性脊柱炎、椎間盤退行性變,梨狀肌綜合征、骶髂關節炎、腰肌軟組織損傷,採用針法屢屢奏效。此外,擅用“天星十二訣”,常以足三裡、內庭、曲池、合穀、委中、承山、太沖、昆侖、環跳、陽陵泉,認為天星十二訣,分佈於人體七條大脈之上,能通十二經脈,所謂“三百六十五,不出十二决訣”,是調節臟腑氣機的要穴。經歷代醫家長期實踐檢驗,證明其確有良效,大有提倡推廣之必要。隨著現代檢查手段的日益完備,認為辨證與辨病取長補短,才是發展針灸事業的捷徑。法於“辨證求因,審因論治”的指導思想,臨證治病,辨證為先,治求其本,常能抓住本質,立竿見影。認為“求本”是辨證真偽的真諦,並遵崇先父治病,重在肝脾的觀點,認為虛證為雜病之首,其要在腎虧,其理在陰損,其證在虛熱,故以補虛大法應宗養陰清熱。臨證中,除日哺潮熱,虛煩不眠等證用養陰清熱之劑,其他如哮喘、崩漏、肝炎、甲亢、風濕熱等亦可予養陰清熱之品,均獲良效,此外,甚為推崇東垣提出的“人以胃氣為本”的觀點,對保胃氣極為重視,常以香砂六君、加味保和丸之屬加針刺足三裡等穴為之。對痼疾頑症,葉氏還主張善後收功,常囑其調情志,慎起居,適寒熱等調攝,以防復發。葉氏最重隨證立法,臨證每針藥並施。常告誡醫者,針藥不可偏廢,要適中病情,針藥得體,雖多年痼疾,亦可效如桴鼓。

總之,強調辨病與辨證論治,突出調肝健脾,善於養陰清熱,主張針藥並用,重視胃氣為本,而後善後收功,是葉氏學術思想的主要特點。

資料標籤:
本文標題: 葉成亮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4313139561188
相关資料
葉身淦
葉身淦,男,江西慶豐縣人,1937年5月生,1961年畢業於太原工學院機械系機制專業(五年制)。多年來,分別在高等院校、中西藥企事業單位從事教學和科技工作。參與我國出口民主柬埔寨和巴基斯坦的中藥成套設備的設計、製造工作。
標籤:
葉進元
葉進元,曾用名:葉進源,男,1929年11月出生於廣東省龍川縣梅城鄉,1952年畢業於廣東省衛生學校;1973年畢業於廣東中醫學院,為名老中醫鐘耀奎、關汝耀教授的高足;1984~1987年赴美國肯塔基大學醫學院留學,榮獲該大學的“心臟病學博
標籤:
田長經
田長經,字時物,男,漢族,河南省禹州市人。1968年畢業於河南醫學院醫療專業,在河南省平頂山市郊區從事內科臨床工作。曾任河南省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院院長,現任河南省平頂山市中醫院院長。為平頂山市第四届、第五届人民代表、市人大常委。
標籤:
田兆黎
田兆黎,女,出生於1941年7月12日,漢族,籍貫:天津市。在天津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期間,擔任中醫內科病房門診及教學工作。天津醫學院醫療系,中醫內科學教學及臨床指導工作。1981年至今在北京中醫醫院腫瘤科任副主任醫師。專門研治各系統腫瘤及瘤
標籤: 田兆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