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益民,出生於1939年9月9日,漢族,籍貫:河北省唐縣王京村。技術職稱:副主任中醫師。曾任太原市衛生局醫政科副科長、中醫科科長、局改革辦公室副主任,現任太原市衛生系列中醫藥中級評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學會太原分會、中國中西醫研究會太原分會、太原市針灸學會和太原市中藥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等職。
1953年在“太原市自昌聯合診所”做中藥調劑,隨父親張自昌學徒。於1961年畢業於山西省中醫學校,分配在山西省人民醫院內科、中醫科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結合專科定向,開展“肝功能改變與中醫辨證論治的關係臨床療效觀察”;並在《山西日報》生活窗欄目發表中醫科普文章;寫出“中醫藥治療肺化膿症的臨床病例分析”一文。1966~1969年在基層醫院,首長“肺結核”、“破傷風”、“中毒性痢疾”和“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病房醫療工作;在北郊區工作期間,在病房工作、衛生防疫、兩管五改、計劃生育、愛國衛生諸方面,均取得顯著成績。應用驗方研製的“101老慢支注射液”在三個鄉進行臨床療效觀察,總有效率達90%以上,未見毒副作用。
1982年至今,在太原市衛生局工作,從事中醫的醫療、教學、科研和學會的管理工作。在衡陽會議精神和《七・五》計畫鼓舞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為落實黨的中醫政策和中西醫結合方針,做了大量工作,取得顯著成績:(1)在“一手抓機构建設、一手抓創建文明中醫院”的思想指導下,實現了縣縣有中醫院。現有縣(區)中醫院11所,市級中醫院3所,共計14所(包括專科醫院和一所中西醫結合醫院),比1978年底增長14倍。中醫病床新增至1400張,是1978年底的9倍。(2)中醫科研成果增多。幾年來共有30餘項中醫藥和中西結合科研專案通過鑒定,是1978年底的4.1倍。在1987年上’海中醫藥國際學術交流會議上,太原市有兩篇論文在會上宣讀;在學會工作方面,積極組織學術活動,整頓了市中醫學會,成立了市中西醫結合研究會、太原市針灸學會和太原市中藥學會。(3)編寫《中藥人員晋昇複習題解》-書,任副主編,約32萬餘字,由山西省科學教育出版社出版、山西省新華書店發行,暢銷全國。寫出“中醫對流行性出血熱的認識和防治”一文,由太原市科學技術協會專輯印發;組織編寫《中醫對甲型肝炎的防治》一册,用中醫的理論和防治法,指導對“A型肝炎”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