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福如,男,(1940―)深圳市中醫院主任醫師、中醫內科專家。現任深圳市中醫院黨委書記,副院長,現任中醫內科主任醫師,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廣東省名中醫,中國中醫藥學會內科脾胃病專業委員會深圳分會主任委員,中國中醫藥學會老年醫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中醫學會老年腦病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老年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脾胃消化系病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深圳市中醫藥學會副會長,深圳市中西醫結合雜誌編委會副主任委員等職。
16歲時就跟隨其父學中醫,並拜著名老中醫馮子良為師,1968年畢業於廣州中醫藥大學,長期從事中醫臨床與教學工作,尤在脾腎病、老年病和疑難重症的醫治上形成治療特色,對慢性胃炎治療和延緩衰老的研究有較高的造詣。對脾腎學說頗有研究,治療慢性疾病非常重視調理脾腎,認為慢性疾病能否治癒,關鍵在於脾腎功能的恢復。例如治療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病,常用黃芪配附子,補火以暖土,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出現咳嗽、氣促、痰多,十分崇尚張景嶽的金水六君煎,方中用熟地補腎、當歸補血通絡,深寓補腎以益肺、通絡以宣肺之意。治療冠心病常用淫羊藿、附子之輩溫腎補火,振奮心陽而心悸諸症自解;治療慢性肝炎遷延難愈,則遵“見肝之病,當先實脾”之訓,重視培補脾土,補脾之中常配補腎以暖土。治療慢性糖尿病更以補腎健脾為大法,常用黃芪、蒼術、淮山、元參、五味子之屬,使脾能健運而轉輸精微,腎氣旺盛而能藏精,精微物質之糖則遵常道化生代謝而達平衡。治療瘀血證,強調氣能帥血,補氣有利於祛瘀。治療老年人眩暈症強調“無瘀不作眩”,既重視調理肝脾,平熄肝風,杜生痰之源,又強調祛瘀通絡,常用當歸、赤芍、地龍、川芎之輩,每收捷效。主持《萎胃散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胃癌前病變的研究》等課題,發表“慢性胃炎的中醫臨床與見解”等70篇論文。繼承人劉青,現在深圳市中醫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