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藥的由來

有了藥方,就要到藥店去抓藥。在藥店裏,你可以看到司藥人員把處方放在櫃檯上,手裡拿著戥子,到身後的藥櫃上一個格子一個格子的小抽屜裏去抓藥。人常說熟能生巧,這種過硬本領是靠成年累月的抓藥實踐練出來的。新藥工抓藥,就達不到這樣的水准了。提起抓藥,還有一段動聽的傳說。一次,孫思邈行醫采藥來到一個村莊。

有了藥方,就要到藥店去抓藥。在藥店裏,你可以看到司藥人員把處方放在櫃檯上,手裡拿著戥子,到身後的藥櫃上一個格子一個格子的小抽屜裏去抓藥。如果是比特老藥工,他一看是幾克,在小格裡用手一撮,用戥子一量,准是幾克。人常說熟能生巧,這種過硬本領是靠成年累月的抓藥實踐練出來的。新藥工抓藥,就達不到這樣的水准了。

提起抓藥,還有一段動聽的傳說。唐代藥王孫思邈經常外出行醫采藥,無論走到哪裡,只要有好的藥材,他就不畏艱難困苦地去采藥,或進入深山老林,或攀登懸崖絕壁,或穿越河川峽谷。因為采的藥材很多,它們的性味功用又不相同,所以不能混雜放在一起。為了便於分類放置和使用,他就特意做了一個圍身,在圍身上縫製了許多小口袋,凡采到一種藥材,就裝到一個小口袋裏,使用起來就方便多了。

一次,孫思邈行醫采藥來到一個村莊。忽然間一陣狗叫,只見有一婦女躺在地上,嘴裡不斷發出“唉呀唉呀”的痛苦喊聲。原來這位婦女的小腿被狗咬傷了,鮮血直流。他急忙從圍身口袋裏拿出一種藥來,給這位婦女敷上,不大一會,這位婦女小腿上的血止住了,疼痛也減輕了許多。她的丈夫趕來,見此情景,十分感激,忙拜謝藥王的救治之恩。

藥王就是這樣采藥走到哪裡,行醫治病到哪裡。他給病人診治後,就從口袋裏拿出藥來,因為藥物配伍不需要很多,總是從小袋裏一小撮一小撮地抓出來,所以人們就把它叫“抓藥”。

後來,人們開藥店,為了使眾多藥物不易混雜,更便於分類取藥,店主也仿照藥王的辦法,將藥櫃內做成一個格子一個格子的小抽屜,小抽屜裏再隔成三個或四個方格,來貯藏放置各種藥材。小抽屜的外邊寫上中藥名稱,以便記取,免於混淆。直至今天,病人到藥店買藥時,有的地方仍叫“抓藥”。

資料標籤: 中藥 藥品
本文標題: 抓藥的由來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4268530190569
相关資料
葉桂巧用粢飯團治“怪病”
清代初年,江蘇出了一名醫,名叫葉桂,他出身於醫生世家,自幼勤奮好學,且先後拜了十七比特名醫為師,廣取各家之長,自成一身,成為中醫溫病學的奠基人。到了第三天傍晚,葉桂拿了兩個粢米飯團來到呂維其兒子的臥室,用粢飯團在他身上、胳膊上、腿上滾來滾去
標籤: 飯團 粢飯團 怪病 健康
《黃帝內經》的由來
《黃帝內經》是我國古典醫籍中現存最早的一部醫學,在整個中醫的發展過程起著重要的作用。看來,《黃帝內經》是針對《黃帝外經》說的。《黃帝內經》現分為兩本書,一是《黃帝內經素問》,簡稱《素問》;二是《靈樞經》,簡稱《靈樞》。《黃帝內經素問》中的“
標籤: 黃帝內經 黃帝 中醫
張仲景神斷預後
東漢醫學家張仲景被人們稱為中醫的“醫聖”。二十年後,王仲宣果然眉毛脫落,在眉落後一百八十七天死去,果真證實了張仲景的預言。張仲景就是通過對王仲宣的面色觀察而對他進行診病的。
標籤: 張仲景 中醫 預後
以毒攻毒--免疫思想的由來
在我國醫學歷史上,很早就有“免疫”的思想,這就是“以毒攻毒”的治病方法。我國最古的醫學著作《黃帝內經》中提到,治病要用“毒藥”,藥沒有“毒”性就治不了病。然而,有趣的是,最早把這種免疫思想付諸於實踐,並最早從事免疫學研究的先驅,竟是醉心於煉
標籤: 葛洪 狂犬病毒 健康 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