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與錦繡穀之緣

李時珍,明代蘄州人,是我國歷史上的一代醫聖。幾進幾出錦繡穀,穀中生長的瑞香、石耳等都被載入《本草綱目》之中。為了尋找這種花,李時珍在錦繡穀中跋涉了三天三夜。李時珍在錦繡穀采藥的經歷,對豐富他的藥學理論,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他的《本草綱目》中,記載了10多種產自錦繡穀的藥物。

李時珍,明代蘄州人,是我國歷史上的一代醫聖。他曾在離家鄉一江之隔的湖口一帶行醫,盛產藥材的廬山深深地吸引著他,“遠窮僻壤之產,險探山麓之華”。待他攀入山之穀,登上峰之巔,立即被廬山豐富的藥藏所吸引。他不顧疲勞地在荊棘中跋涉,在懸崖上攀緣,忘情地採集著各種藥物標本。幾進幾出錦繡穀,穀中生長的瑞香、石耳等都被載入《本草綱目》之中。

民間還有一個關於李時珍發現瑞香花的美麗傳說。李時珍為完成藥典巨著《本草綱目》,來到廬山采藥,住在東林寺。一天一個右腮紅腫的小和尚,忍著劇烈的牙痛喃喃念經,只見老和尚取過一枝乾枯的草藥給他含在嘴裡,頓時腫消痛止。李時珍驚詫不已,連忙向老和尚請教。原來這種神奇的藥草,是生長在錦繡穀中的一種常綠小灌木開的花。為了尋找這種花,李時珍在錦繡穀中跋涉了三天三夜。第三個夜晚,疲憊至極的李時珍瞌眼微息,朦朧中一股濃烈的香味撲鼻而來。兩隻繽紛飛舞的彩蝶繞著他輕聲呼喚:“李太醫,我家大姐有請。”李時珍昂首望去,彩蝶頓時化作兩個穿蝶裙的小女孩,將他托起,騰空飛去。只見雲頭危崖上,一比特綽約多姿的仙姑頻頻向他招手。李時珍大為驚奇,正欲向仙姑打聽這種花的下落。仙姑回眸一笑,輕搖翠袖,化作一朵光豔奪目的花朵。李時珍欣喜若狂,急步上前取花,不料脚下一滑,一頭栽落在萬丈深澗。冷汗淋漓的李時珍,大喊一聲,從夢中驚醒,但見所依山崖岩隙間,一叢盛開的花朵,沐浴在月色之中,流光溢彩,楚楚動人。

李時珍便把它取名“睡香”。後來睡香之名傳及四方,人們爭相引種,並視之為祥瑞的徵兆,於是改名“瑞香”。李時珍認為,瑞香不僅清利頭目,消止火痛,還可治急喉風。

石耳在廬山以鐵船峰多產,在《本草綱目拾遺》中,李時珍寫道“廬山亦多,狀如地耳,石耳氣味甘,平無毒。久食益色,明目益精”。據說,太寧六年(西元325年),許遜、吳猛等朝臣因反對大將王敦招禍,欲從南京乘船逃回南昌。船被二龍挾起,騰雲駕霧奔廬山而來,行至鐵船峰,被美景吸引,二龍稍一分神,船體墜落峰頂。倖免於難的大臣們在茫茫大山裏蟄伏了幾天,只覺饑餓難忍,便從岩壁上摘下石耳當“靈草”服下充饑。不僅填飽了轆轆饑腸,而且還使大家容光煥發、返老還童。李時珍當然不迷信這種傳說,但他認為石耳的營養價值不可低估。豐富的肝糖、膠質、鐵、磷、鈣及各種維他命集於一體,食之自然能改善生理機能,煥發生命活力。

李時珍在錦繡穀采藥的經歷,對豐富他的藥學理論,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他的《本草綱目》中,記載了10多種產自錦繡穀的藥物。

資料標籤: 李時珍 中醫 中藥
本文標題: 李時珍與錦繡穀之緣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4268471833791
相关資料
藥店招牌巧成對聯
一日,紀曉嵐隨乾隆皇帝遊杭州,在大街上,乾隆見一塊黑漆金字招牌,頓時計上心來,有意考考紀曉嵐的才學,囙此佯問:“這是什麼?”紀曉嵐心中明白,也不直答。他見招牌上寫著“黃楊木梳”四字,便說:“這是對聯。”不料紀曉嵐點頭稱是,拱著手說:“剛才藥
標籤: 乾隆 清朝
華佗妙方“醫”貪官
三國時候,有一比特掌管軍營糧餉的軍需官叫楊宕,官兒雖不大,可油水卻撈了不少。醫生請了不少,可連是什麼病症都診斷不出,楊宕只好派人去請神醫華佗,並聲稱只要華佗能把他的病治好,不管花多少銀兩他都願意。華佗醫術高明,為人正直。經過望聞問切,華佗開
標籤: 華佗
生地黃止血傳說
來不及取汁,就讓趙生吃,漸漸吃到三四斤,又用生地黃渣塞鼻,過了一會兒,血便止住了。也有生地黃止血的記載:癸未年,該書作者的姐姐吐血,有醫生教她姐姐取生地黃搗爛絞取汁煎服,每天服用數昇,3天就痊癒了。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生地黃具有抗輻射、保肝、
標籤: 生地黃 地黃
人參的傳說
人們常說東北有三寶:人參、貂皮、烏拉草。人參是三寶之首,能補氣血、生津液,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材。東北的長白山區,就是人參的家鄉。在那兒,千百年來,流傳著許許多多有關人參的絢麗多彩的故事,這裡說的就是一個有關人參姑娘的美麗傳說。很久以前,長白山
標籤: 長白山人參 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