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與韭葉芸香子蘭

原來、當初諸葛亮在南征孟獲時,曾應用過韭葉芸香子蘭,使50萬兵馬瘴氣不侵,勝利進軍。囙此,韭葉芸香草聞之有特异的香氣。現代藥理實驗研究也證明,韭葉芸香子蘭有平喘、止咳、抗菌作用。據傳諸葛亮征戰勝利國朝後,得知“韭葉芸香”就是家喻戶曉的大蒜。無論是韭葉芸香子蘭,還是大蒜,兩者均有防疫作用。

《雲南中草藥》一書中記載有“韭葉芸香萃”一藥,在《四川中藥志》中又稱“韭葉芸香子蘭”為“諸葛草。”韭葉芸香子蘭怎麼會和一於多年前的諸葛亮有瓜葛呢?

原來、當初諸葛亮在南征孟獲時,曾應用過韭葉芸香子蘭,使50萬兵馬瘴氣不侵,勝利進軍。《三國演義》第八十九回中,有這麼一段故事:孔明統領大軍,向禿龍桐進發,道路窄狹,山險嶺惡,小路上多藏謠蛇惡蠍,黃昏時分,烟瘴大起。孔明向一老叟請教,幸得老叟指點:“此去正西數裏,有一山谷,入內行二十裏,有一車庵,庵前有一草,名曰韭葉芸香子蘭,人若口含一葉,則瘴氣不染,丞相可速往求之。”孔明果然得到韭葉芸香草,使蜀兵不染瘴疫之氣,遂安然由小道直人禿龍道前下寨,生擒孟獲。

韭葉芸香子蘭的神奇功能,今天醫學家已有瞭解。韭葉芸香子蘭分佈在四川、雲南、貴州、陝西等地,它的化學成分有酸性皂甙類物質、鞣質、蛋白質、黏液質、苦味質、糖類及酚性物質。鮮扛含揮發油0.7~~1.0%,揮發油中含胡椒酮40%~50%,檸檬烯等。囙此,韭葉芸香草聞之有特异的香氣。嚼之味微苦、辛辣、有陣陣麻凉感。據《中醫大辭典》記載,韭葉芸香草性味辛、苦,功用有解錶利濕、平喘、止咳、芳香健目。主治傷暑感冒,淋病,風濕筋骨酸痛,慢性氣管炎。現代藥理實驗研究也證明,韭葉芸香子蘭有平喘、止咳、抗菌作用。韭葉芸香子蘭可以內服,煎湯喝9~15克,也可浸酒或外用,煎水熏洗,四川一帶民間常用韭葉芸香子蘭治療筋骨肌肉痛,甚至重至不能行走者。方法是把韭葉芸香葉2~3斤煎水,倒入盆中熏洗。

據傳諸葛亮征戰勝利國朝後,得知“韭葉芸香”就是家喻戶曉的大蒜。原來,大蒜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每株九片葉子,故名九葉芸香,即“韭葉芸香”。科學研究表明,大蒜中植物殺菌素(大蒜素)含量較高,對多種細菌性、真菌性與原蟲性感染均有治療與預防價值。實驗還證明把一小瓣大蒜放在口中咀嚼,可殺死口腔內全部細菌。把大蒜壓碎放在一滴含有很多細菌的生水裏,一分鐘內細菌便可全部死亡。大蒜除能消炎、殺齒,降血脂、血壓、血糖等外,還可補腦並促進葡萄糖變成大腦能量活躍大腦,改善睡眠。近些年來科學家們還發現大蒜可抑制血液在體內的自發性凝固,防止腦血栓形成,使患糖尿病者血糖下降,增强體內分泌胰島素的能力,並具有抗癌防癌的功效。由上海春芝堂生物製品有限公司研製的雷櫻花大蒜油丸經國家衛生部正式批准生產,由於其優良的質量,又榮獲中國保健科技學會的榮譽證書。

無論是韭葉芸香子蘭,還是大蒜,兩者均有防疫作用。

資料標籤: 諸葛亮 香子蘭
本文標題: 諸葛亮與韭葉芸香子蘭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4267872938935
相关資料
唯一用皇帝名字命名的中草藥--劉寄奴
在中藥中有一味叫“劉寄奴”的常用藥,其名稱與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小名劉寄奴相同。意思是說劉寄奴小時上山砍柴,見一巨蛇,急忙拉弓搭箭,射中蛇首,大蛇負傷逃竄。但士兵們都不知道叫什麼藥,只知是劉寄奴射蛇得來的神仙藥草,所以就把它叫“劉寄奴”。這是唯
標籤: 中草藥
病入膏肓的來歷
《三國演義》第五十二回:“吾觀劉琦過於酒色,病入膏肓,現今面色羸瘦,氣喘嘔血;不過半年,其人必死。”文中提到“病入膏肓”,形容病情十分嚴重,無法醫治。成語“病入膏肓”出自一個故事。相傳,東周簡王五年,晉國景公病重,聽說秦國有一個醫術很高明的
標籤:
懸崖飛渡采石斛
在老人的指點下,兒子决定自己親自上山為父親采藥,蒼天不負有心人,他歷經艱難,終於采到了被譽為“仙草”的鐵皮石斛,救回父親一命。從此以後,附近的藥農都開始了“懸崖飛渡”,採摘這一人間“仙草”。但隨著鐵皮石斛數量的日益减少,雁蕩山風光秀麗的聲名
標籤: 石斛
以形得名的牛膝
小徒弟見其形狀特別,莖上有棱節,很像牛的膝骨,就給它起了個藥名叫“牛膝”。牛膝,又名懷牛膝、淮牛膝、川牛膝。懷牛膝為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年膝的根。本品有川牛膝、懷牛膝之分,川牛膝通利關節,活血通經,消腫止痛之功較勝,怔牛膝補益肝腎,强筋健骨之
標籤: 牛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