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細君與茜草

據史書記載,劉細君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遠嫁异域的公主。漢武帝便派人核選宗室之女,江都王劉建之女劉細君壓魁。這劉細君可稱得上閉月羞花之貌,又能歌善舞,吟詩賦辭,才藝超群。漢武帝憐其艱苦,派使者送給劉細君生活用品及書籍。劉細君閑來翻書,發現茜草乃通經行血之效藥。

茜草是茜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它既可用來染色,其根、莖葉又均可入藥治病。紀曉嵐的詩記載了新疆伊犁塔城一帶用茜草治療“八蠟蟲”之事,說朋新疆人民已經認識了茜草的藥用價值。其實,我國古人對茜草的藥用功效早有記載,《名醫別錄》、《傷寒類要》、《聖濟總錄》等,均有記載。

據史書記載,劉細君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遠嫁异域的公主。早在西元前105年,烏孫國王昆莫為求熄烽懷柔,帶著一千匹良馬和許多珍寶獻給漢武帝,訥求漢武帝將一個女兒嫁給他。漢武帝便派人核選宗室之女,江都王劉建之女劉細君壓魁。

這劉細君可稱得上閉月羞花之貌,又能歌善舞,吟詩賦辭,才藝超群。她興沖沖進宮乃知是遠嫁异地。話說昆莫年老弱如枯柳,劉細君來到烏孫國,雖被封為第一夫人,但難有溫暖可言,終日憂心忡忡,積慮成疾,乃經水不通,烏孫國王派人醫治也難有效。

漢武帝憐其艱苦,派使者送給劉細君生活用品及書籍。劉細君閑來翻書,發現茜草乃通經行血之效藥。便試之,用茜草根煎酒服,一日即通。令烏孫國醫嘆服不已。但劉細君畢竟是奉旨遠嫁,孤獨的生活、艱難的歲月使她异常悲哀,後抑鬱而死。

茜草,又名茜草根、茜根、茜根炭,為茜草科多年生蔓生平本植物茜草的根,春秋兩季均可采挖。茜草全國各地均產,而新疆茜草遠勝內地。中醫認為,本品性味苦、寒,入肝經,有凉血止血,活血化淤之功,適用於血熱所致的各種出血及血滯經閉,跌打損傷,淤滯作痛及關節疼痛等症。《日華子本草》言其:“止鼻洪,帶下,產後血運,乳結,月經不止,腸風痔漏,排膿。治瘡癤,泄精,尿血,撲損淤血。”《本草經疏》言其:“茜根,行血凉血之要藥。”《本草匯言》言其:“茜草治血,能行能止。”藥理研究表明,本品含紫茜素、茜素等,能縮短凝血時間及糾正肝素引起的凝血障礙的作用對豚鼠離體子宮有興奮作用,此外,還有明顯的止咳祛痰作用。本品炒炭後寒性及活血力减弱。本品炒用止血凉血,生用既能活血化淤,又能止血,故凡無淤滯者宜炒用。孕婦慎用。

資料標籤: 茜草
本文標題: 劉細君與茜草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4267871753179
相关資料
諸葛亮與韭葉芸香子蘭
原來、當初諸葛亮在南征孟獲時,曾應用過韭葉芸香子蘭,使50萬兵馬瘴氣不侵,勝利進軍。囙此,韭葉芸香草聞之有特异的香氣。現代藥理實驗研究也證明,韭葉芸香子蘭有平喘、止咳、抗菌作用。據傳諸葛亮征戰勝利國朝後,得知“韭葉芸香”就是家喻戶曉的大蒜。
標籤: 諸葛亮 香子蘭
唯一用皇帝名字命名的中草藥--劉寄奴
在中藥中有一味叫“劉寄奴”的常用藥,其名稱與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小名劉寄奴相同。意思是說劉寄奴小時上山砍柴,見一巨蛇,急忙拉弓搭箭,射中蛇首,大蛇負傷逃竄。但士兵們都不知道叫什麼藥,只知是劉寄奴射蛇得來的神仙藥草,所以就把它叫“劉寄奴”。這是唯
標籤: 中草藥
病入膏肓的來歷
《三國演義》第五十二回:“吾觀劉琦過於酒色,病入膏肓,現今面色羸瘦,氣喘嘔血;不過半年,其人必死。”文中提到“病入膏肓”,形容病情十分嚴重,無法醫治。成語“病入膏肓”出自一個故事。相傳,東周簡王五年,晉國景公病重,聽說秦國有一個醫術很高明的
標籤:
懸崖飛渡采石斛
在老人的指點下,兒子决定自己親自上山為父親采藥,蒼天不負有心人,他歷經艱難,終於采到了被譽為“仙草”的鐵皮石斛,救回父親一命。從此以後,附近的藥農都開始了“懸崖飛渡”,採摘這一人間“仙草”。但隨著鐵皮石斛數量的日益减少,雁蕩山風光秀麗的聲名
標籤: 石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