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辨證治王妃

魯王請宮中多位太醫前來治療都沒有效果,於是請龔廷賢診治。龔廷賢仔細診脈後認為,王妃脾胃元氣虧損過度,且腎水、心血不足,肺火亢盛,肝火太旺,病已垂危。魯王聽了龔廷賢的解釋,甚為折服,就用這個藥方繼續治療。

廷賢是明代著名醫學家,一生行醫60多年,臨床診治尊古而不拘泥,經常藥到病除,被稱為“回天國手”。

萬曆二十一年,魯王妃患膨脹病,腹大如鼓,左肋積塊刺痛,坐臥不寧,而且伴有咳喘吐痰不止、四肢瘦弱等症狀。魯王請宮中多位太醫前來治療都沒有效果,於是請龔廷賢診治。

龔廷賢仔細診脈後認為,王妃脾胃元氣虧損過度,且腎水、心血不足,肺火亢盛,肝火太旺,病已垂危。他查看前邊醫生開的處方,大多是用活血化瘀、消食利膈、除脹祛邪的治療方法。他認為必須改變治療方法,以培補正氣為主。於是採用李東垣《脾胃論》的補中益氣湯加减治療,方中重用人參、白術,加熟地、黃芩、黃連,重用人參達五錢。

沒想到此方一出,在場的人一片譁然,質問龔廷賢:“王妃本身就腹脹,還咳喘吐痰不止,大家都不敢用人參這類補藥,就怕補邪火加重咳喘,你這方中補藥開了這麼多,不怕出事嗎?”龔廷賢答道:“病以脈為主,王妃脈象散亂,正氣大虛,用之無妨。”

王妃服藥後一夜安穩,魯王心安了不少,次日一早又找到龔廷賢問:“現在已是冬天,你使用黃芩、黃連這樣的寒凉藥物治療,合適嗎?”龔廷賢說,王妃“肺火盛,非黃芩不清;肝火太旺,非黃連不平。所謂舍時而從證也。”他進一步解釋說:“用補藥以治脹,初服則脹,久服則通。此正《內經》塞因塞用也。”龔廷賢所說的“塞因塞用”,是看上去脹滿不通的病證,卻要使用補益藥物進行治療,正氣充足之後,推動升降的動力得到加强,就可以通暢了。也就是用“補”的方法,達到“通”的效果。

魯王聽了龔廷賢的解釋,甚為折服,就用這個藥方繼續治療。王妃服至五十劑,各種症狀逐漸消失,到一百劑的時候,所有病痛都不見了,身體逐漸康復。

資料標籤: 龔廷賢 王妃
本文標題: 龔廷賢辨證治王妃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4267179376387
相关資料
朱與《普濟方》
經過幾年的辛苦工作,15世紀初,《普濟方》編撰成功。《普濟方》不僅種類全,藥方多,還是一本十分實用的方書。朱身為王爺,仍能心系百姓,自耗家財編撰《普濟方》,只為百姓有方可依,有病可治。
標籤: 普濟方
陳郎中為格格治病“不避面”
清朝一比特姓陳郎中在給一比特格格治療流產後遺症時,郡王爺就主動“傳語格格,醫須望聞,不必避面。”陳郎中很快就治癒了其症狀。陳郎中認為前醫所開之方無效,重新開了藥方。於是,陳郎中複入診,由於直面患者,診斷當更為精准,結果格格“數劑而愈”。
標籤: 格格
清代名醫莫際曙“給錢市藥”
莫際曙年輕時希望通過科舉走仕途之路,但“屢試不售”,便“專攻醫術”。莫際曙漸精醫道,做到了“名馳遠近”,成為一代名醫。醫者仁心,莫際曙主動對店婦說,“汝有病,病且深”,但“及今尚可治”,就為店婦開了藥方,考慮到對方可能缺少藥資還“給錢市藥”
標籤: 名醫
常州名醫陳乾初奇法治瘟疫
江蘇常州曾有一比特奇法治瘟疫的名醫陳乾初。在《常州市武進中醫醫院院志》“人物傳略”中,陳乾初被列為第一位。為治療疾病,陳乾初赴蘇州名醫曹滄洲處就醫。就醫期間,陳乾初居住於曹宅,感其大醫精誠,便請求拜其為師。陳乾初在繼承傳統中醫治療瘟疫的基礎
標籤: 常州 瘟疫 名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