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罐療法

火罐療法是一種以罐為工具,借助熱力使罐吸附在腧穴或應拔部位的皮膚表面,造成局部充血或瘀血的一種治療方法。2.根據病情和施治部位,選擇大小合適的火罐。3.治療局部如毛髮較多,應塗凡士林油。4.依具體情況選定閃火等拔罐方法,並迅速將罐扣在已選定的部位上。為防止拔罐局部擦傷,起罐後可於施治部位塗擦凡上林。

火罐療法是一種以罐為工具,借助熱力使罐吸附在腧穴或應拔部位的皮膚表面,造成局部充血或瘀血的一種治療方法。

1.患者取舒適體位,使肌肉放鬆,並裸露施治部位。

2.根據病情和施治部位,選擇大小合適的火罐。

3.治療局部如毛髮較多,應塗凡士林油。

4.依具體情況選定閃火等拔罐方法,並迅速將罐扣在已選定的部位上。

5.按照病情,每次可拔一個或同時拔幾個火罐。

6.拔罐時間應按罐的大小及吸力强弱而定。大罐吸力强,拔3-5分鐘;小罐吸力弱,拔10-20分鐘。

7.起罐時,術者應一手持罐,一手用手指輕輕按壓拔罐周圍皮膚,使空氣緩緩進入罐內,然後取下。起罐時切忌硬拉或旋動。為防止拔罐局部擦傷,起罐後可於施治部位塗擦凡上林。

禁忌症與注意事項:

一、禁忌證

1.皮膚過敏,全身枯瘦或皮膚失去彈力者。

2.全身劇烈抽搐或煩躁不安者。

3.浮腫病,或水腫者。

4.重度失血、出血性疾患及出血傾向者。

5.婦女月經期。

6.妊娠婦女的下腹及腰骶部。

二、注意事項

1.拔罐部位的皮膚要平坦,肌肉應比較豐滿,最好先洗淨擦乾。

2.如用棉棒或棉球蘸酒精或用液酒精法,所用酒精不要過多,燃燒時注意不要將罐口燒熱,以免燙傷局部皮膚。

3.骨性突出部位、血管豐富部位,以及心尖搏動處、乳房等部位,一般不宜拔罐。

4.拔罐可機械地刺激皮膚,反射地影響大腦皮層,通經活絡。拔罐的種類有充血性火罐(罐吸引後達到皮膚潮紅)、瘀血性火罐(罐吸引後達到皮下出血,皮膚呈紫點或紫斑)、感冒、頭痛宜在太陽穴拔充血性火罐;支氣管炎、哮喘可在背部肺俞穴拔瘀血性火罐。

5.根據病情拔罐,一般為輪流取穴,一次不宜過多。局部瘀血尚未消退時,不應再於原部位重複拔罐。

6.拔罐過程中,體位切勿移動,以免火罐脫落。

7.拔罐時注意保溫,防止受風著凉。

8.防止灼傷或燙傷。局部如有燙傷時,可塗龍膽紫等藥物。局部起水泡時,小的不需處理,消毒包紮即可;大的則應在消毒後用無菌空針吸出積液,保留皰膜,然後塗用清凉油,也可覆蓋凡士林紗布及敷料後包紮,或用大黃、地榆、寒水石各等份,共研細面,用麻油調膏外敷。

資料標籤: 拔火罐 健康
本文標題: 火罐療法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4191223678933
相关資料
艾灸療法
艾灸療法是使用艾絨製成的艾炷、艾卷,點燃後,在身體相應的穴位上施行熏灸,以溫熱性刺激,通過經絡腧穴的作用,以達到治病防病目的的一種方法。艾灸療法的主要資料為艾絨,艾絨是由艾葉加工而成。2.間接灸:是用藥物將艾炷與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膚隔開,進行
標籤: 艾灸療法
刮痧療法
用邊線光滑的湯匙、銅錢或硬幣,在病人身體的施治部位上順序刮動的治療方法,稱為刮痧療法。3,刮痧部位通常只有在病人背部或頸部兩側。在患者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用手指扯起皮膚,以達到治療疾病的方法,稱之為扯痧療法。這種揪痧使皮膚出現血痕的除痧方法
標籤: 穴位 刮痧療法 健康
耳壓療法
耳壓療法就是在這些反應點上進行按壓,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本法具有適應證廣,奏效迅速,副作用少等特點。耳針手法被耳針界高度重視,視為“提高療效”的“三要素”之一。耳壓療法也要講究手法,也存在著“得氣”和“氣至病所”的問題。
標籤: 耳穴 健康
點穴療法
點穴療法是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既不用藥物,又不用工具,僅憑雙手在患者的體表穴位上,運用一定的手法,就能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點穴的手法分為平揉法、壓放法、皮膚點打法、經絡循按法、五行聯用法等五種基本手法。此外,還有頭部推運法、背部循壓法、四肢
標籤: 穴位 點穴